关中是黄河文明的重要源头和核心区域
◇王勇超
关中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如果说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那么关中文化就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主根和精魂。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关中文化,既要从神话传说、古文献、考古发掘的纵深领域来探寻文化早期的发祥,也要从文化属性、文化影响、文化地位的广阔视野来认知关中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对中华民族独特的贡献。
关中位于我国大陆中心,南依秦岭,北傍黄河,四面雄关虎踞龙盘,八百里秦川平坦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成就了这方神秘、神圣的热土。
从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来看,华胥氏在此定居立邦、繁衍子孙;伏羲氏在此发明八卦、结绳记事;女娲氏在此捏泥造人、炼石补天;轩辕氏在此转战千里、平定天下、铸鼎乘龙,相关传说,不胜枚举。唐尧避水、夸父逐日、巨灵擘山、沉香救母、禹凿龙门、仓颉造字、杜康造酒等民间故事,妇孺皆知。这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都极大地丰富了黄河中游的史前文化。
由古文献看,周族始祖后稷,在邰(今陕西武功、扶风境内)教人种植,发展农业。其后子孙繁衍,逐渐强大,是为周。古公亶父时,受北方戎狄侵扰,周人迁至岐山之下的周原,创建早期都邑。《诗经·大雅·绵》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歌颂周原肥沃而富饶。我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更收录了大量反映当时关中社会现实的民间歌谣和王室欢宴的诗歌。今陕西扶风县的法门镇、岐山县的京当镇,便是当时的周原,是关中有名的富庶地区。因此,关中自古就是名副其实的黄河农耕文明和中国诗歌的主要发源地。
经考古发掘证实,早在110多万年前、20万年前,这里便产生了“蓝田人”和“大荔人”文化。6000多年前,这里即由半坡先民创建了中华民族最早的原始农耕的村落即西安半坡村。半坡文化不但以其精美的彩陶和锄耕农业闻名于世,在我国同时期文化中居领先地位,而且烧陶技术也居世界领先地位。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农渔工具、陶窑、陶文、土木建筑,出自何家湾最早的骨雕人头像等。这一系列我国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表明关中是黄河文化的摇篮、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
从历史影响来看,周礼秦制延千年,汉风唐韵久流传。中华历史在这里浓缩,华夏文明从这里发祥。“西周礼仪”影响中国近3000年,塑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百代都行秦政法”一直延续到了2000年后的清代;“大汉雄风”铸就了中华民族团结友爱、英武刚健、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隋唐科举”制度实行了1300多年,促进了中国、东亚乃至世界教育、文化的发展;“盛唐气象”展现了中国当时的繁荣昌盛、和谐文明和开放包容。周秦汉隋唐这五大王朝,构成了中华文明从形成到发展,并走向鼎盛的核心文明历史,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在中华文明史上谱写了精彩绚烂的篇章。
从文化贡献来看,文化何曾让海内,风流依旧数关中。关中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绵长、光辉灿烂的历史积淀,蕴含着丰厚深沉、多彩多姿的文化底蕴。儒释道等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建筑、诗歌、书法、绘画、歌舞、体育、杂技、戏曲等艺术在这里大放异彩,农耕、水利、教育、外交、数学、天文、医学、度量衡、冶金、造纸术等科技发明在这里灿若繁星。儒学的直接源头是西周礼乐文明,孟子提出的“周孔之道”即为明证。而西周礼乐文明的肇始地是岐山周原,策源地就是丰镐二京。老子在楼观台宣讲《道德经》,炼丹修道于华山,楼观台、华山成为道教发祥地和仙山圣地。印度佛教是在隋唐时期都城长安完成本土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长安不仅是中国汉传佛教六大宗派的祖庭、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也是伊斯兰教、景教、拜火教、摩尼教等最早设寺传教的中心。汉、唐是中华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尤其是盛唐长安成为世界文化交流大都会。关中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宗教文化圣地、亚洲佛教中心,中国诸多科技成果、艺术创造、科学发明荟萃之地。
从文化属性来看,关中文化具有连续性、原生性、正统性、包容性、创新性等特征。“秦中自古帝王州”,黄河中游文明的主脉在关中,帝王文化高峰在长安。在长安,大一统雏形的西周建立,周人开启了华夏的礼乐文明,结束了蒙昧时代,迎来了中华文明的曙光;在长安,秦人横扫六合,统一天下,统一文化,建立起中国历史上首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大秦帝国,促成了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形成;在长安,汉人凿空西域,北击匈奴,带领华人第一次放眼看世界的西汉帝国横空出世,我国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形成了全世界人数最多的汉民族,所有文字称汉字,所有语言称汉语;同样在长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大唐帝国开放包容之万千气象举世无双!长安是我国建都时代最早、建都王朝最多、定都时间最久、都城规模最大、历史文化遗迹最丰富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古丝路起点、中国四大古都之首、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因为这些辉煌都在长安书写、展现,我们拥有了“秦人”“汉人”“唐人”的称号,这不仅是黄河流域各民族,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荣耀与自豪。
从文化地位来看,关中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核心内容。历史上,关中是中原地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诗经·小雅》云:“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前两句明确告诉人们,周天子当时住在关中,后边“瞻彼中原”,不言而喻肯定指关中。这和历史记载正好契合,中原一词最初指的就是关中平原。黄河文化以关中文化、三晋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等最为厚重,首屈一指的当属关中文化。如果说周秦奠定了黄河文化的基调,那么汉唐则把黄河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包容性极强的关中文化,衍生了帝王文化、精英文化、民间文化,不仅赋予了关中人高度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还作为一种主体文化不断融合其他地域文化,并在海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最终形成了以关中文化为核心、多元一体的庞大文化体系,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独领风骚。
关中谱写华夏史,长安见证圣贤心。综上所述,关中是黄河文明的重要源头和核心区域,关中文化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地域文化,而是一种超越了地域文化的源头文化、主根文化和母体文化。它对黄河文化,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对中华文化的发扬、传播,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文明和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甚至对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陕西省文联副主席、关中民俗博物院院长、关中·黄河文化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