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化·民族之魂
◇傅功振
关中、黄河孕育了华夏民族与文明。从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看,黄河中上游尤其是关中是华夏民族与古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华胥、女娲、伏羲、炎帝和黄帝是远古传说中的“人文初祖”,他们的族居地遗址和陵墓都在渭河流域、关中平原。大关中即渭河流域、黄河中上游、华山周边。“关中四塞”即东关在秦以前为河南省灵宝县的函谷关,汉代延伸到洛阳西;南武关位于陕南丹凤县城东南;西陇关为甘肃天水郡;北萧关为宁夏固原东南,宋代曾移至同心县。黄河、关中是整个亚洲最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之根。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但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都衰落了,只有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一直延续到今天。正如梁漱溟所说:“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这里的中国文化其实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命脉,中华文化独特的价值体系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直至今日依然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核,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华思想文化博大精深,但究其根,源于礼。孔颖达注《左传》:“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他说:“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释诂》云:“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史记·秦本纪》载:周武王的少子唐叔虞的十五世孙,晋鄂侯的曾孙由余游说秦穆公,秦穆公说:“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由余答之曰:“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东晋元帝时期的豫章内史梅赜认为:“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唐律名例疏议释义》说得更为透彻:“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在中华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无论宗派、流派如何众多歧异,都能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不同则和、异中有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统一的思想文化体系,即重礼乐、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文化本质。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华思想文化,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灵魂的核心是“礼乐文化”,即礼序天地、乐和乾坤。《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中华“礼乐”文化与其治国理政有着天然密切关系。周公旦“制礼作乐”于丰镐二京,礼治逐渐完备和成熟。周公所制作的“礼”,实际上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后来发展为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作为等级制度的“礼”,强调的是“名位”,也就是后来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记》载:“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又说: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即行礼治为政。荀子说:“国之命在礼。”又明确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乐”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最初是为礼服务的,“乐”重在和谐精神。《礼记·乐记》说:“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还说:“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所不能免也。”礼乐结合就是天地万物秩序的体现,尤其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各种关系时,孔子在《论语·学而》里讲得非常透彻:“礼之用,和为贵。”
中华民族最大的特点是重礼贵和,内安外宁,永远都不会侵略或霸占别国或其他民族,但又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极富创造力的民族,永远牢牢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永远不断地创新发展。从华胥、女娲母系氏族社会进入伏羲父系社会到炎黄二帝统一华夏,“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语);后稷教民稼穑,农耕文明一成;周礼乐文化礼序天下,乐和人心”,不仅成为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而至今不衰,更是今天推向世界的强大软实力;《周易》《道德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哲学基础;汉代仁孝治国是对“礼乐文化”的发展与“家国同构”的完善:汉武独尊儒术及佛、道两教成为中华文化三大支柱;隋文帝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法典《开皇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国家宪法,为我国封建法律的定型作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唐李世民继位初就认识到“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在贞观元年就明确指出:“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贞观初建昭仁寺:碑文有“以仁为本,扶义而西”。“鼓之以道德,怀之以仁义”,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中横渠张载的“关学”是“以礼为教”的宋明理学主流学派,其学说就是希望通过恢复传统的礼仪制度来改变当时的社会风气,建立有礼有序的礼制社会,形成“关中学者用礼渐成俗”(二程之说)的好风气;《吕氏乡约》填补了中国国法与家规之间的空白。这些关中生发的主要思想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原创性文化。关中、黄河不仅是华夏民族的主要诞生地,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礼乐文化的生发地。礼乐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而且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华民族的灵魂,并且对中华民族的和谐团结,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灵魂,有力推动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关中·黄河文化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