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A10

从历史视野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

◇王翼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后疫情”时期的复杂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本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套由特定符号系统构建的话语体系,其对象是现实的人,是在回应人们关切的现实问题中得以彰显价值的。然而,任何现实问题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都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得以解决的。因此,以历史为视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路径便成为一种有益尝试。

将“四史”学习融入思政课堂。尊重历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在“四史”学习中总结经验教训,把握规律,更好地为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服务,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源自“真”字。所谓“真”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能够让人信服,并在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互动,从而“通情达理”。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增效离不开受教者情感共鸣的激发,而历史则是情感的有效催化剂,历史中饱含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朽的民族精神、忠贞的民族气节、真挚的民族情感以及优良的民族习惯都是可以引发人们情感认同的重要元素。德国文学家莱辛曾说,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从历史中寻求引发情感共鸣的丰富素材。表面上看,历史事实是过往的客观存在,但对于过去的考证仅仅是研究历史事实的一种方法,历史之所以吸引人绝不是因为其只是对以往史料的简单堆砌,而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历史事件的解释中始终饱含着人的情感。正如著名史学家赵亚夫所言:“当历史上那些曾经鲜活的事件、人物、制度、艺术转化为文字、文物载于史册的那一刻起,就凝固了。凝固的历史或藏于我们的生活,或置于我们的性格与情操,或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不为我们所知,静静地等着我们去发现。” 例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曾涌现过一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与英雄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出现过一批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与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曾展现出令世界惊叹的智慧、责任与担当,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也曾留下很多令人记忆深刻的经验与教训。从这些凝固的历史中抽取丰富的情感要素,并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融合,对于产生持久且良好的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增强教师的历史意识。以“四史”学习为契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离不开教师历史意识的生成。作为高校思政课堂的主导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并从“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情怀要深”是指思政课教师应有深厚的家国情怀,这样才能激励、感染受教育者具有使命与担当,这一要求必然包含着树立历史意识的重要指向。所谓历史意识,是人们以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为前提,在思想和观念中确立起来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这种意识往往成为主体认识、观察和处理外部世界各种问题的方法与手段。因为只有通过对过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国家民族与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才能将历史的经验传递给年轻的一代。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培养爱国情操,增强爱国情怀是高校思政课的基本目标,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从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100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70多年新中国的辉煌史以及4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史中刨根溯源。可见,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善于学习,用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有力支撑,能够运用最新的知识体系去给学生授课。这就决定历史意识总与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自身蕴含的价值观念相联系,从而深刻影响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马克思指出,任何思想的产生都依赖于一定的历史条件,都要以一定的历史环境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历史行为,必然也发生在具体条件和特殊环境之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更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深刻影响。教师历史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四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但学生能否以既同情又理性的状态解读历史,从而形成对历史真实、准确且客观的认识则直接决定了这种融合的成效。为此,我们必须注重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所谓历史思维,就是正确再认识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能力。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丰富教学手段,通过思考辩论、感悟分享以及研究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同时,通过历史事件把握历史真相,透过历史现象掌握历史规律,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进而涵养其爱国热情,激发其报国情怀。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对历史与人的统一性给予高度重视,充分意识到只有抓住了“人”才可能抓住历史的本质,我们也只有用唯物史观中“现实的人”和现实的实践为逻辑预设去解读“四史”,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四史”中蕴含的勇气、智慧与力量,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阶层分化视域下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2018SJA041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