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节度使入朝在京的礼仪活动
◇李永
唐初实行朝集制度,地方州郡长官及上佐轮流担任朝集使,每年入京朝觐述职。朝集使在京参加元日大朝会等礼仪活动,在维系唐朝中央与地方政治秩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安史之乱后,天下尽裂于藩镇,朝集制因无法适应全新的藩镇体制而退出历史舞台。藩镇长官节度使取代州郡长官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代表,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再汲汲于入朝活动,甚至终身不入朝觐,而是通过设置驻京机构——进奏院,与中央进行日常事务的沟通。朝集制的消亡使得地方长官的朝觐活动不再具有制度约束,京城常驻机构的设置则让地方长官亲诣朝阙的必要大大降低。在此背景之下,节度使的入朝成为观察唐代中央政府与藩镇关系的重要视角之一。目前,学界对节度使入朝虽有关注,但大多孤立地将入朝活动本身视为藩镇归顺的政治信号。其实,唐代节度使入朝后,还要参加各种礼仪活动。这些礼仪活动的举行,让节度使的入朝成为唐代中央政府重构统治秩序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