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A01

山水思想彰显文明基因

本报讯 (记者班晓悦)4月23日,“中国文明与山水世界”主题论坛在京举行。

“山水”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源泉。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魏斌看来,自然性、社会性的“山水”是古代农民、樵夫、猎户的生存空间,源于自然崇拜产生的山神与水神,以及得益于“山水”之利而修建的经济性庄园,都是其社会性的体现;文化性的“山水”是避世退隐之人构造的精神空间,具体表现在游居者对“山水”文学的书写和艺术创作中。

“渔樵耕读”构成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意象。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看来,历史、山水和渔樵具有内在关联,历史问题是三者的轴心。历史问题折射到旁观历史的山水上,形成山水的历史尺度;山水的历史尺度折射到渔樵心中,启示了渔樵的历史观;渔樵的历史观显示了山水的形而上之道,山水的精神又折射到历史,进而显示历史之道。这个循环折射使三者的意义不断丰富。

山水画是中华文化特色的呈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渠敬东表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思想和实践成于魏晋,兴于隋唐,造极于宋元,成就了文明的基因。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尹吉男认为,北宋时期推崇写意画风,山水概念与水墨写意的价值观,形成了中国文明独特的文化景观。

山与水是建构民族志所述时空的元素。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铭铭表示,为了将诸如山与水之类的“自然物”融入人文世界的民族志视野中,我们可以运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借助文人山水画中“人小物大”的意境,展开对人与物、文明与他者、政治与“自然”之间广义的人文关系研究,提炼出既有自身文化特殊性又有广泛普遍性的人类学论述。

会议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