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A03
本版标题
  • 完善中国特色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 推动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

  • 提升对外文化传播的质量与层次

  • 完善中国特色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 编者按

· ·

提升对外文化传播的质量与层次

◇陈肖静

我国对外传播的主要诉求,是使中国成为一个在国际民众心中可知、可感、可爱、可沟通的国际成员。因此,区分不同的传播对象,是我们思考国际传播问题,并制定不同传播策略和重点的前提。本文主要论述面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传播。在文化传播中,我们可以思考如何用对方更能听懂、更易接受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的独特属性。文化传播,究其本质,是一个“示异”而非“示同”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勇于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展示独特性不是凸显对立性和陌异性,而是在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独特深度、独特思维方式的同时,显示出有着深远传统的文化中国,是一个美好而有深度、可理解也可沟通的文化主体。为此,我们在文化传播中要加强两个认知:第一,要比以往更注重文化传播的“心灵深度”,即会通心灵的文艺传播;第二,要特别重视有道理的传播”,即中国思维与中国道理的传播。

会通心灵的文艺传播

西方民众认知中的中国文化,以感性化、碎片化为主要特点。也就是说,当中国文化呈现在西方多数人眼前时,仅仅展现了浅表的片段,或者仅仅让那些浅表的片段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因此,我们有必要着力于传播中国文化中有深度的部分。如在对外推荐文艺作品时,适当以高雅性或经典性作品作为主要标准,而不应一味追求通俗性或可接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