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A06

打造数字乡村  助推共同富裕

◇舒文豪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为促进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也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随着数字经济在浙江省的深入发展,“数字下乡”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剂,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新动能。

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是科学顶层设计的呈现。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强调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并擘画了数字乡村建设蓝图。为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开启数字乡村建设行动,并谋划确定了市、县、区级试点。2022年1月,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了十四五”阶段数字乡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2022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建设1000个以上未来乡村,并在这些乡村率先推进数字化改革。由此可见,数字乡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通过科学设计确定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

数字乡村是浙江探索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21世纪初,“数字浙江”就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极大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数字技术作为一个重要抓手贯穿浙江农村现代化探索历程,经历了由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数字乡村建设的嬗变。2003年开启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为核心,致力于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十三五”时期,为建设美丽乡村,浙江深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聚焦“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着力打造村容村貌整洁、农民富裕增收、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和美乡村。数字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一脉相承,是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并已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未来乡村的发展建设需要依托数字技术,呈现信息化、智能化特征,数字农业、数字治理、数字教育、数字医疗等将会极大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数字乡村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新动能。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推动乡村产业进一步发展完善。数字经济下乡能够极大地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农业数字化可以有效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以及农村电商等领域的工作岗位,进一步发展完善乡村餐饮、乡村旅游、乡村文化等产业。数字乡村能够使乡村治理更加精准,例如,可以依托数据共享开展基层社会治理,通过打造云平台精准监测基层治理动向,推动基层治理由简约向精准化转变。数字乡村还能够使乡村公共服务更便捷,有关地区通过上线相关数字化应用平台,重点依托手机软件“浙里办”,合力打通乡村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由此可见,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

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建设路径

智慧农业促发展。作为智慧经济在农业中的具体体现,智慧农业是指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调控农业生产环节,使农业生产更具有“智慧”。浙江省湖州市在其管辖区域内聚力发展“数字蔬菜种植”,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赋能蔬菜生长的各个环节,对生产管理进行监测、追踪、智能分析处理,改变了农民的作业方式,聚焦农业产业化、管理智能化,在打造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共富成色足的智慧农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

数字治理提效能。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有效手段之一。作为基层治理实践创新的典范, 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浙江省诸暨市的“枫桥经验”长期受到关注。如今,城镇社区版、海上版“枫桥经验”不断涌现,从一地“盆景”发展为全域“风景”。当地干部群众长期坚持创新基层治理,近年来更是将数字化改革与社会治理相结合,推动基层治理走向精细化。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相关数字治理探索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更好地反映了社会治理需求,优化了基层治理结构。

电子商务增收入。浙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先行地之一,省内“淘宝村”“淘宝镇”数量在全国常年名列前茅,全省农村基本实现电商服务站全覆盖。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浙江的“淘宝村”呈现裂变式扩展、集群化发展之势,形成宏大的电子商务产业链。浙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也得到创新,在“互联网+农业”模式的影响下,通过短视频平台培育“农民网红”,开通“直播带货”,打造了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为契合农旅融合和促进创新创业发展策略,“淘宝村”正在从开店卖货演变成带动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载体,在农村地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使农村居民收入有所增加。

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通过近年来的多方探索,浙江在发展数字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第一,整合数字资源,聚力区域统筹发展。数字资源分散是阻碍区域统筹发展的“绊脚石”。为了加速数字化改革步伐,统筹全域数字资源,在建设数字乡村的过程中,浙江建立、完善农业资源、主体人才、美丽乡村、技术装备等十大专题数据库,倾力打造“浙农经管”“浙农优品”“浙农牧”等数字应用系统,推进全省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实现了数字资源采集和使用“上下联动、智能高效”的景观。浙江通过引导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聚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区域统筹发展。

第二,跨越数字鸿沟,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城乡“数字鸿沟”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建设相关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地区光纤网络覆盖率,逐步实现城乡间“数字机会”平等;需要大力支持农村数字化系统开发与数字场景平台建设,推动“看农田”向“看屏幕”转变;需要大力培育乡村数字主体,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开展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从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第三,规范数字张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建设数字乡村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对数字经济的合理规制。要聚焦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弥补乡村传统产业短板,引导数字资源向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倾斜,聚力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有关数字平台的建设发展应合理有序,贴合农村地区居民生产生活需要。

(作者单位:中共金华市委党校(金华市行政学院、金华市社会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