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与流变中国早期经典文本演进轨迹
近年来,中国早期经典文本研究不断深入,不仅极大推动了经典文本个案的研究进程,为全方位研究经典文本形成的历史过程与基本规律提供了学术基础,也为认识先唐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过程、建构思想、建构意义提供了思想基础。8月31日,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早期经典文本的形成、流变及其学术体系建构研究”开题论证会上,与会专家围绕中国早期经典文本研究展开深入研讨。
经典文本的形成、流变研究,是近年来中国早期学术与文学研究领域的新尝试。据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少华介绍,该课题主要关注“早期经典文本形成与流变”和“先唐学术体系建构”两方面内容。前者主要是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文本的个案分析,后者是基于实证考辨的理论概括。所谓“早期”,初步定于唐代以前。该课题将打破人文学科区分模式,以“中华文化”的宏观历史格局统摄各文本个案考辨,总揽中国早期经典文本的形成和流变过程,探析其中种种因素及交互作用的方式、结果,再现其被奉为“经典”之后参与建构各时代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演进轨迹,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以经、史、子、集四部为基本格局,同时将诗文评从集部中析分出来,考察各类文本形成、流变并形成共同话语模式,直至最终建构成整体学术体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