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A03

加快构建国际大宗商品治理体系

◇张天顶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经济发展中外部冲击的影响作用,“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大冲击”,尤其需要解决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定价权缺失”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强调,“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相互交织,加剧了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确定性”,倡议各国积极应对这些不确定性,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

近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西方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以及地缘政治军事冲突等因素加剧了大宗商品市场的供需失衡问题,大宗商品市场随之发生剧烈的波动。在过去十多年间,一些发展中经济体在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下自身经济的脆弱性不断暴露出来。总体来看,我国关键大宗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这种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具有混合的经济效应。对于一些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市场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些自给率高的商品,外部价格冲击容易吸收;对于我国供应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具有应对国际市场不利的价格冲击能力。

重视大宗商品

价格波动的经济效应

大宗商品价格变动会助推宏观经济波动在国家间跨境传递,同时,不适当的经济政策会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全球范围内,一些发展中国家属于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经济,这些国家具有单一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或者依赖于一种大宗商品,或者依赖于有限的大宗商品组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会对国内经济治理带来直接挑战。考虑到我国经济部门具有多样性,市场具有活力,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剧烈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有限。近些年,经济学研究也表明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衰退效应并不存在。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富有成就的经济建设,我国经济具备行稳致远的内生能力。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五年保持在25%左右,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全球第一大经济增长引擎。我国货物贸易额和外汇储备稳居全球第一,消费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具有全球范围内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生产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以及完善的工业行业部门,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激增的现实背景下,我国经济不会出现“资源依赖型”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典型经济难题。但是,国际价格剧烈波动的经济影响和潜在风险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决策部门和市场参与者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经济效应具有非对称和非均衡的特性,这将给政府经济政策治理带来额外的挑战。对于发生在一国内部的价格波动,政府具备直接而有效的政策手段和工具。然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获益的国家与受损国家不具有共同的社会福利目标,受益者和受损者在空间甚至可能在时间上是分离的,无法通过国内直接的平衡政策予以应对。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带来的宏观经济影响突出地体现为通货膨胀效应。由于大宗商品主要属于原材料或生产投入品,当期的商品价格上涨很难直接体现在当期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化中,常常具有滞后性。我国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篮子具有自身特点,同时国际市场上外部冲击对我国通货膨胀传递具有从PPI到CPI的传导机制的特征。可以说,短期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消费者物价水平的影响相对有限。但是,本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PPI通胀影响的中长期效应需要引起关注。

首先,微观主体将面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的首轮效应。按照经济学研究的结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并不是完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企业成本上升,最终从PPI通胀到CPI通胀的程度取决于产业链条长短和范围大小。大中型企业出于维护稳定的客户关系以及受中长期契约的影响,常常会在短期内用企业盈余吸收部分价格上涨影响,但是持续的而剧烈的价格上涨压力注定会通过产业链向外传递。

其次,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能力存在差异。一些中小型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低,又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议价能力较弱,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吸收能力不强,会面临生产经营问题。以铜、铝、钢材等金属以及原油为基础原材料的电机、电器以及化工中小企业,在原材料价格冲击下利润空间快速缩小。

最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上涨叠加着疫情不确定性以及供应链风险等因素,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中,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会在整个生产网络中传递,产业链断链问题不容忽视。

在宏观经济治理目标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仅会带来通胀风险,而且还会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直接的冲击。在学术研究领域,近些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一方面,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备受瞩目的现实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上避险资本在逐利本性驱动下,会以多种方式流入我国金融市场;另一方面,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既是重要的需求方,也是关键的供给方,上述供需双重结构特点会促使与商品密切相关的上市企业在金融市场的绩效出现分化。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情况下,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将有所提高。总体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上涨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的短期影响效应取决于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

健全大宗商品

保供稳价政策工具

从世界经济现实运行情况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活力,经济韧性突出,国内市场巨大,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政策工具充足。从中长期角度看,应对外部冲击,我国应注重考虑如下政策建议。

首先,从宏观经济治理目标着手,确保物价稳定,事关民生福祉。积极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保障基础产品供应安全将成为应对外部价格冲击的工作重点。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大宗商品价格冲击会直接影响我国的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快,通过PPI渠道加速了我国企业成本的上涨,这将压缩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要持续强化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稳定就业,通过有效的金融政策助推实体经济部门发展。

其次,注重发挥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促使商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实现良性互动。当前,我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成交周转率高,持仓时间较短,高度投机性质突出,这与个人投资者的高参与度密切相关。投机活动密集度高,会增加市场的波动性,同时也会挤占套期保值的交易活动。要通过期货合约优化,加强监管,拓宽产品类别,大力促成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深化发展,推动我国与大宗商品运营密切关联的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实现“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

最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影响中国股票市场。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提供了当前广泛交易的两类金融产品,随着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属性不断加强,大宗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联系更加紧密。为了避免金融市场风险,国家宏观审慎监管政策需要对商品市场价格异动与股票市场波动的情形加强监管,避免金融领域累积风险与实体经济部门运营风险的叠加效应,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动态:影响因素、效应及政策分析”(7167320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