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孙博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深入推进和各地实践探索的开展,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关理论研究、机制创新、特色模式实践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依然存在理论认识不深、实现路径单一、制度创新不足、配套保障不全以及可复制可推广模式较少等瓶颈制约,需要加强经验总结,在不断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取得新突破。
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深化生态产品认识。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是解决生态产品内涵认识表面化、生态产品分类标准不清、生态产品价值溯源等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除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生产的生态产品(如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生态文化产品)外,非自然系统中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价值恢复的要素(如劳动、技术等)投入形成的生态中性产品,亦可以视为广义的生态产品,有助于拓展生态产品的内涵范畴,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一些研究基于狭义的生态产品定义,将生态产品理解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自然生态系统供给的生态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等,并基于此探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和生态产业化模式等。这一认识未能统筹好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关系,忽视了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中的人类活劳动、技术要素参与带来的价值创造,将高质量人力资本、绿色低碳技术(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参与产业生态化改造所生产的产品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