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A07
本版标题
  • NFT赋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 文化产业发展应避免游戏产业﹃抢道﹄

  • 民间文艺: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

· ·

文化产业发展应避免游戏产业﹃抢道﹄

◇潘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产业环境更加健康清朗。当前,文化产业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释放出更大创新活力和发展势能,但存在网络游戏(包括电竞)等细分门类抢道”发展的问题,不利于文化产业生态平衡。基于此,应着力引导核心要素合理配置,增强各类文化市场主体的社会责任,优化推动文化产业更平衡更充分发展的政策供给体系。

游戏产业“抢道”发展

不利于文化产业生态平衡

文化产业结构失衡、要素错配是价值失序的重要根源。资本、人才、技术等核心资源向游戏产业过度集中,已然对传统文化产业及其市场主体产生“旅鼠效应”,弱化了主流价值引领和思想凝聚的现实基础。当前,游戏产业“抢道”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游戏产业市场集中度过高,中小游戏公司高质量创新受限。当前,游戏产业总体呈现出“两超”格局,第一大游戏公司占国内游戏市场份额近60%,是第二位的近3倍。然而,头部游戏企业的盈利模式日益对我国游戏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创新形成抑制作用,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1.资本运作钳制中小游戏企业自主创新。近两年来,头部游戏企业投资同行企业的数量和金额均急剧攀升,对中小游戏企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日益加大,对游戏产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造成不良影响。2.“粉丝氪金”模式抑制高品质原创游戏开发动力。氪金模式的盈利点主要在诱导点卡、时装、皮肤、战力等消费,付费意愿比例最高的是未成年人和女性用户。例如一些热门网游的玩家,小学生占比偏高,在“双减”政策之下,个别引进游戏仍以“游戏编程课”等名义打教育“擦边球”,引导未成年人玩网游。氪金模式的弊端大致有二:一是比“买断制”3A游戏有更强的成瘾性;二是降低了高品质原创游戏的开发动力。此外,在文化产业泛娱乐化”问题被整治之后,某头部游戏企业又将“粉丝经济”模式从传统流量明星复制至电竞战队/选手,形成更加圈层化的“粉丝氪金”模式。3.游戏产业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覆盖力”日益增强。头部游戏企业背靠平台资源,具备引导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走向的要素条件。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游戏产业与其他细分行业的融合日益加深,悄然改变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底层逻辑和发展形态。例如,头部游戏企业以其资本和技术优势,积极布局与文化文物单位开展项目合作,在文化“两创”的过程中植入游戏元素乃至其游戏IP,随着对经典人物形象的游戏化重塑越来越普遍,游戏化叙事架空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风险也相应增大。必须指出,文化数字化不等于文化游戏化,并非所有精神文化内容都适合转化为游戏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