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泡泡青产业高质量发展
◇调研人: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 划研究院副院长吴传清
调研课题:湖北随县泡泡青产业规划 专题调研
泡泡青,学名皱叶黑白菜,叶片颜色墨绿、乌青,表面布满绿豆、黄豆大小的泡泡,叶肉厚实,质地柔软,口感鲜、甜、嫩、爽,营养丰富。有清火、排毒、促消化、降血压、保护肝脏和醒酒等功效。因其抗寒性强,经霜雪后品质尤佳,一般9月中下旬开始分期播种,春节前后上市。
对湖北随县当地百姓来说,泡泡青是一道春节必备菜,是家乡独有的味道。推动泡泡青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随县泡泡青种植户的最大愿望。新春寒假期间,吴传清实地调研随县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合作社和泡泡青种植户、生产基地等,了解产业发展现状。调研结束,吴传清及其团队投入《随县泡泡青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随县泡泡青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研究编制工作中,预计2月底完成相关成果。
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产业发展
近年来,湖北省随州市多举措促进泡泡青产业发展。为保证品种纯正,当地政府在随县澴潭镇柏树湾村建立泡泡青核心育种基地。基地以两座山为天然屏障,专选40亩地封闭种植纯种泡泡青,防止与临近的其他十字花科植物串粉。培育的种子免费供给农户种植。
随县安居镇是“随州泡泡青”核心生产基地。腊月二十七,吴传清实地调研泡泡青核心育种基地,并前往随县安居镇泡泡青核心生产基地、随州长佳冷链物流园、鲜选农业等企业和项目现场,具体了解随县泡泡青的核心种植区范围、产业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谋划等情况。
安居镇镇长吴顺介绍,“随州泡泡青”核心生产基地于2022年10月建成,共1000亩,种植多种蔬菜,其中泡泡青约占500—700亩。基地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采用“基地带农户”的模式种植泡泡青。示范基地流转农户土地,每亩可为农户带来400元的租金收入,一个生长周期可为务工农户增收超5000元。
调研中,吴传清发现,当地留守农民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人,一般不愿流转自家最后一块旱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流转。吴传清建议,可通过产业化经营,从畅通利益联结机制入手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产业发展。
整合泡泡青品牌规模
在2022年12月随州泡泡青区域公共品牌推介会召开前,泡泡青平均市价为每斤1—1.5元。经过一系列宣传推荐,核心种植区及其周边的泡泡青价格整体上涨。核心种植区泡泡青价格增长至6元/斤。市场普通批发价达到每斤3元,核心区周边,一般农户种植的泡泡青批发价达到2.5元。虽然受天气影响,产量有所降低,农户每亩土地仍增收600—1000元。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安居镇泡泡青网上销售额相比2021年同期增长约40%。
在随县农业农村局调研后,吴传清发现,在销售方面,当地缺少泡泡青龙头企业,缺乏单独将泡泡青打出品牌或进行科技研发、物流链搭建的动力。种植方面,分散农户生产的泡泡青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由乡村合作公司主导、采用较传统的口头订单模式,缺乏专业团队和必要的设施设备,人才、场地、资金欠缺等问题突出。
吴传清认为,未来应通过加快推进编制泡泡青产业规划、引进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宣传力度、采用多样营销方式等路径,推动随县泡泡青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明海英/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