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A03

文化包容引领数字人文发展

◇本报记者  刘雨微

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作为人文学科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在过去十年中逐渐渗入全球人文研究的视野、脉络和实践当中。一些学者表示,设立数字人文课程、扩充教学师资和再分配大学资源等提升了学术机构内部的流动性。数字人文将人文学科推向了大数据应用、社会教育、文化创业、公众参与等议程的前沿,为人文研究注入活力。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者担心数字人文所囊括的一系列性质迥然不同的学术实践最终会解构其学科主体性。而那些熟练使用数字化工具的“数字游民”人文学者,则有可能逐渐忽略批判性反思的重要性。为及时跟进数字人文的最新发展,本报记者采访了从事数字人文研究的相关外国学者,请他们就数字人文在当前主流学术界的地位、数字人文如何实现多文化和多语言的全球性参与,以及数字科技高速发展背景下人文学者应当坚守的立场等问题,阐明自己的学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