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刊发展的路子将越走越宽广
——访《海洋史研究》主编李庆新
用集刊寻求新文科建设的新路
——编辑《南开史学》的若干体会
集刊发展的路子将越走越宽广
——访《海洋史研究》主编李庆新
用集刊寻求新文科建设的新路
——编辑《南开史学》的若干体会
集刊发展的路子将越走越宽广
——访《海洋史研究》主编李庆新
◇钟森
高品质的学术期刊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精神,我们就集刊的办刊思路、编辑队伍建设、集刊未来发展道路等话题采访了广东历史学会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史研究中心《海洋史研究》主编李庆新研究员。
集刊是推动“三大体系”建设的
重要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报》:感谢李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请您谈谈我国的集刊建设现状如何?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相比而言,如何评价我国集刊建设的现状和水平?其中的主要成绩和不足是什么?
李庆新:我国的集刊,即通常所谓以书代刊”的连续出版物,国外出版界似乎没有对应产品,类似出版物大概都是ISSN或ISBN的系列连续书刊,如德国Maritime Asia,East Asian Maritime History,Journal of Asian History,Monumenta Serica(《华裔学志》),法国Archipel(《群岛》),澳大利亚Chinese Southern Diaspora Studies(《南方华裔研究杂志》)等,主题、内容多集中在某一区域、某一专题、某一学科领域,多为纸质版,也有电子刊。作者来自世界各地,刊载文章呈现多语种、多元化、国际化特点。例如,East Asian Maritime History,Journal of Asian History所刊论文,有德文、英文,也有中文;Monumenta Serica刊载英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文章,而不刊发中文等东亚语言论文。一些刊物出现向多功能、综合性学术机构发展的趋势。具有80多年历史的国际汉学名刊Monumenta Serica,鼓励东西方学界的互动与中国学者的参与,对传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尤其关注,在欧洲与世界汉学中的地位与影响,只有Toung Pao(《通报》)可以媲美。目前,Monumenta Serica既是一份汉学刊物,又是一个出版机构,还是一个藏书丰富、独具特色的汉学图书馆——知名汉学机构Monumenta Serica Institute(“华裔学志研究院”)。这种由单一功能的学术刊物向多功能综合性学术机构发展的趋势,值得中国有理想、有实力的集刊关注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