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A03
本版标题
  • 面向未来的社会科学研究伦理

  • 3版  图片新闻 VCG111420239120

  • 期刊编辑自发文章引争议

  • 埃及古墓挖掘工作取得新进展

  • 《社会依恋:人类团结的形式和基础》

  • 重视“无形资产”可增强幸福感

  • 混合制田野调查创造新价值

  • 《社会依恋:人类团结的形式和基础》

  • 3版  图片新闻 VCG111420239120

· ·

面向未来的社会科学研究伦理

◇本报记者  陈禹同

研究伦理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关系着科学研究从价值取向到实践操作的方方面面;它本身与学术研究息息相关,也是学术研究的对象。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变化,社会科学研究伦理应与时俱进,展现新作为。近年来,参与式研究和“南北合作”等主题受到学者普遍关注,就这些热点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外国学者。

参与式研究要求研究伦理转向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妮可·布朗(Nicole Brown)近期在《持续变化的社会科学格局中的研究伦理》一文中表示,研究伦理问题应当被置于学术界和学术研究方法双重发展的背景下看待。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社会科学界见证了一系列重要变化,这些变化既与研究的自然演进有关,也与创新需求有关,从而对更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影响。在对创造力的追求下,研究人员不断调适现有的方法路径,在开拓创新的同时重新塑造现有边界和关于伦理的考虑事项。社会科学研究伦理经历了语言与叙事转向、参与转向、反身性转向、创造性转向、感官与具身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