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4版:院内专刊4

这里曾是老北京的护城河

◇许长江(语言所)

从现在的西便门桥一直往东到崇文门路口,沿线南侧的高楼及今崇文门东大街的位置,在1965年之前是北京内城的南护城河所在。

彼时,河水自西向东,略显湍急地从西便门那边流过来。流动的水有自洁功能,水中的杂质会随着水流自然沉降到河底,古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是这个道理。

暮春时节,柳絮飞扬,站在岸边,时常能看见水中弓尾窜行的小鲫瓜子(鲫鱼)和一簇簇随水流摆动的水草,以及一团团黑色抱团扎堆儿、被老北京人叫做“蛤蟆骨朵儿”的蝌蚪。每逢此时,就能听到走街串巷小贩们“蛤蟆骨朵儿……”的叫卖声;附近胡同里的孩子们一听见这吆喝,就会立马抄起个缸子,冲出院门,喊着:“我买!我买!”然后,掏出几个钢镚儿,论个头儿大小捞出几个买回家,再按照自然课本里说的方法养着。也就一个来月的工夫,蝌蚪就都慢慢地变成指甲盖儿大小、有胳膊有腿儿的小青蛙了。

入夏酷暑,雨前天气闷热难耐,蜻蜓贴着河面飞,不时还能瞅见俗称“老籽儿”的绿头大蜻蜓;常有附近小学校里的男孩儿们,放学后先不回家,成帮搭伙地凑在杂草丛生的河坡上逮蚂蚱,或用自制的小网子抄蜻蜓;再不就是弯腰捡块薄瓦片儿啥的,就势儿斜身侧蹲马步,找到贴近水面的角度,使劲儿一扔,打出一串串连续向前跳跃的水漂,远的能跳五六下,甚至更多;每到这时,就能听到一阵欢呼声,互相间还挥动着小拳头,比划掰哧着谁打得远,跳了几下;回头再看水面,那圈圈涟漪已然渐渐地逐波扩散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