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王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工程,是党中央基于中国国情与发展阶段作出的全局谋划,是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是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其主要特征体现为政治性和人民性、全局性和系统性、制度性和创新性。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坚持党建引领、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探索共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明晰科学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代对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未来农业农村现代化长远发展的行动纲领。首先,伴随脱贫攻坚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乡村振兴正式踏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意味着从一项区域性、短期性扶贫任务,变成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乡村发展系统工程。需严格接续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立足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差距、居民收入差异已逐渐成为制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难题。而乡村振兴作为应变局、开新局的战略选择,顺应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不仅承载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城乡差距的使命担当,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与必经阶段。最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是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从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辩证关系来看,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