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数字藏品潜力 助力博物馆走向未来
◇程浩原 张娜
近年来,博物馆顺应数字藏品热潮,推出基于自身藏品以及IP的数字藏品。国内外博物馆在数字藏品领域的试水初见成效,印证了博物馆数字藏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博物馆数字藏品是博物馆进军元宇宙的关键举措,更是博物馆适应互联网 3.0时代社会文化需求和消费习惯的重要方式。本文对比分析中外博物馆的数字藏品实践,提出推进我国博物馆数字藏品发展的相关建议。
博物馆数字藏品实践
我国博物馆在数字藏品领域的尝试,最早始于2021年6月敦煌博物馆与鲸探平台联合发布的支付宝付款码皮肤。以敦煌飞天、九色鹿为主题的两款皮肤定价均为9.9元,一经发售就受到广泛欢迎,展现了博物馆数字藏品庞大的潜在市场。2021年下半年开始,全国众多博物馆纷纷向新领域进军,与鲸探、幻核等平台合作推出数字藏品。河南博物院推出的首个3D数字藏品上线即售罄;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浮面”等4款数字文创产品面市50秒就被一抢而空,实现销售额39.6万;湖北省博物馆发行的“越王勾践剑”数字藏品更是引来60万人在线抢购,短短3秒即告售罄。在数字藏品大受欢迎的背景下,上海博物馆在2022年8月发布了全国首个博物馆界自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藏品平台及区块链技术体系,进一步杜绝了炒作风险并大大提高了文物信息和消费者数字藏品资产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