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A04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品质向度

◇焦彦平  栗洪武  王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凸显出求真、求善和求美的品质向度。

一是求真品质向度。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拥有求真品质的前提,在于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教育事业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擘画出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前进之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构成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求真品质的实践逻辑向度。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遵循社会需求逻辑,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始终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办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奠定了基础。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表明人民的生活需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为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新需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正朝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方向迈进。

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构成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求真品质的文化逻辑向度。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和”之观念。如《中庸》中“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费孝通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不是一花独放的现代化,而是吸收借鉴各国先进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氤氲着“善”之理念。如《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孟子》中“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始终围绕“立德树人”宗旨展开,与传统文化中“善”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括着“极高明而道中庸”之思想。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之旨趣是超越人伦日用而又即在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既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的现代化,又是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提供中国方案的现代化,彰显了“极高明而道中庸”之境界。

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构成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求真品质的任务向度。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能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劳动者一旦接受高质量教育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会极大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也能够助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的实现。现阶段,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出从量到质的升级,但也面临着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与区域内教育内卷化问题。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已成为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的不二法门。

二是求善品质向度。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构成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求善品质的核心向度。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始终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凸显了德性成长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彰显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求善品质。先秦时期,微言大义典籍记载并论述了“德”;《道德经》中“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指出“道”因“德”显现于世界;《左传》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将“立德”放到“三不朽”首位。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德”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居于首位,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社会良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表明,德是人安身立命之本,是兴国重要基石。没有德,其他各育无从发展;没有德,会使人精神上缺钙,得软骨病;没有德,会出现“智而不仁,知而不为”的社会现象。

让全体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实现教育公平,构成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求善品质的内容向度。我国在不断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结合本国国情和各国教育经验,陆续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一系列方案和政策,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等各层面,既有教育近景策略,又有教育远景战略,旨在构建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教育体系,让全体人民共享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使命。

三是求美品质向度。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之美,在于具有中国教育原创性之美。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教育大国,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是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历经扫盲教育、普及教育、全民教育,目前已迈入优质教育阶段;从学习苏联到学习欧美再到彻底摆脱对域外教育的依附性,率先开辟了一条发展中国家依靠后发内生性动力走出的教育现代化之路,实现了教育原创性发展,凸显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之美。据统计,1949年全国90%的人口为文盲或半文盲;到2020年,中国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率先消除了文盲。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从1949年的18万人上升至2020年的2.18亿人。这些数据确证了我国坚持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之路,实现了从文盲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之美,在于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一是教育现代化的动力源于国家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基于经济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发展之上,根植于中国式现代化土壤中。二是教育现代化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走适合本国教育发展之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吸收借鉴域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决不能照搬照抄。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必须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走出一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之路。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