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运用语码转换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王云 胡文洁
语言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沟通工具,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作为语言学术语,指在日常对话或交谈中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不断转换的现象。规范运用语码转换,能够唤醒社会文明意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影响广泛
语言是人类文明代代相传的载体,蕴含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基因,与社会文明相伴而生、共同发展。长期以来,语码转换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公共生活、教育、科技等领域尤为明显。
社会公共领域是向所有公民开放的一切实体与非实体场所,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现阶段,语码转换在社会公共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社区生活、网络交际和语言扶贫三个方面。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工作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而社区宣传是构建社区文明的重要内容。社区群体具有复杂性,为使群众在社区生活中有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一些社区宣传会采用多语形式,确保社区居民都能够及时全面了解社区信息,如社会多语播报通知、双语编写宣传栏标语等。在网络交际方面,网络是集中各种媒体和网民语言智慧的平台,是新词新语等语言新现象的重要产生地和传播源。网络中出现的一些有益的新型表述,能够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迅速普及并进入日常生活,在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语言扶贫方面,一些贫困地区的普通话普及率较低,对扶贫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为全面推进扶贫工作,一些工作人员采用多语交替的方式,体现了语码转换对推动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和社会文明发展的积极贡献。
教育能够将人类文明所积累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习者,从而使其理解和接受社会文明成果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双语教育是面向世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语码转换在双语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语篇衔接、知识解释、氛围构建等方面。语篇衔接是一种把语篇结合在一起使其获得整体性和语篇组织的语言手段。在双语教育中,教师将第二语言的衔接词同学生的母语结合使用,不仅能够起到承接作用,还可以强调教学重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知识解释方面,第二语言与学生的母语相互配合、交替使用,贯穿师生共同讨论与多元互动过程,能够帮助教师准确传递信息与教授知识。语码转换在教学中的恰当应用,既节约了教学时间,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关于氛围构建,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依据学生的情绪状态调整语码转换,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领域,语码转换有助于奏响新时代精神文明和谐之声,谱写新时代教育新篇章。
科技热词是语言文字与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时代产物。杜占元表示,语言与科技碰撞交流由来已久,现代科技深刻影响语言生活,反过来,语言生活也加速推动了科技的创新发展。语码转换与科技交流融合,使得“人工智能”“量子力学”等众多科技热词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人们在赞叹科技力量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语码转换在科技领域的蓬勃生命力。此外,在语音智能的应用发展方面,语码转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全球化、数字化、现代化浪潮的席卷之下,一些语言面临“代际替换式”的消亡风险。为及时记录语言生态面貌,抢救濒危语言,人们对语言资源保护进行了有效探索。在保护濒危语言或弱势语言方面,语音智能发挥着“有为”“有效”的积极作用。语音智能产品遵循语码转换理念,以语码为依托,储备多种语言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濒危方言进行语音复制和保护。此外,在语音合成技术支持下,一些地图软件在语音库中加入了方言的语音包,供语音导航使用。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语言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对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语码转换在公共生活、教育、科技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和现实问题。语码转换的不规范使用,会阻碍语言健康发展。比如,在公共话语中存在部分方言以及谐音的过度使用现象,一些商家为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不当采用谐音编造广告词。一些谐音改造词语,虽然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但也会影响词语的规范性,容易误导大众产生错误认知,尤其对青少年影响更甚。
谨慎使用
语码转换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与社会文明密不可分。为充分发挥语码转换的积极作用,促进语言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在公共生活、教育、科技等领域都应谨慎使用语码转换,避免语码转换的不规范使用。
构建文明社会离不开公共领域的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前提。公众应提高语码转换使用的谨慎性,注重语言使用的科学性与文明性。语码转换在公共领域(如广告词、安全标识、社区宣传等)的不恰当使用,会影响语言文字的正确性以及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逻辑性,长期大量使用不规范语言文字还有可能导致语言的异化和退化。因此,公众应加强语码转换使用的规范意识。比如,运用谐音词应做好释义工作,以免误导大众,给语言文明建设和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教育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学校应注意语码转换在教学过程中的适度使用,控制语码转换的使用频次及相应比例。比如,在双语教育中,若教师过分强调第二语言知识模块的习得而过多使用母语授课,会影响学生外语习得的质量,不利于双语人才的培养。因此,不断提高双语教育质量,开创双语教育新格局,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恰当安排母语与第二语言的使用比例,避免因语码转换使用不当影响双语教育质量。
科技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为社会文明发展开辟新领域和新形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离不开语码在科技领域的正确使用。如果语码转换在科技领域运用不当,则会导致工作人员理解错误,造成工作失误。因此,科技领域应谨慎、规范使用科技用语,防止语码误用阻碍科技进步、影响社会发展。
总之,随着人们对语码转换的深入研究,如何基于规范的语码转换推进语言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已成为极具时代价值的重要课题。我们在认识到语码转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注意规避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语码转换带来的弊端。规范运用语码转换,对促进社会和谐、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语码转换加工机制的双语能力提升路径研究”(21BYY10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