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装饰艺术
◇戴斌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和形式都极为丰富,能够满足中国艺术设计的需求。新时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发展给艺术设计创造了新机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其中蕴含的独特审美和艺术价值使得中国现代不同装饰艺术的民族特色更加突出,有助于提升中国装饰艺术的竞争力。优秀传统文化在装饰艺术中的应用与创新,有利于深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现代装饰艺术设计增添新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装饰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创新氛围运用,赋予室内设计精神特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室内设计历时已久,多是在完善的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将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作为重点,注重室内硬装。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共识,人与自然环境和文化和谐共生成为各国确保经济社会正向发展的选择。因此,应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以弥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室内软装方面的不足。
当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经成为国家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应以满足人类生活需求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融合应坚持“以人为本”“轻装修、重装饰”“现代人类与传统文化和谐共存”等理念,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营造的文化复古感等氛围,在尽可能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基础上,确保设计规划、硬装资源整合、软装材料选择等始终遵循为人类提供放松、舒适等精神愉悦感受的目标,赋予室内设计以精神特质。在室内设计规划阶段,设计人员应将居住人员群体、居住人员对居住环境的需求、社区和传统文化等内容及其之间的联系作为重点考虑因素,创新设计观念,积极接轨当地文化和现代生活需求,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增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认同。之后,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室内设计周边环境,如楼道陈设、社区植物植入、当地气候等,对室内不同功能区进行针对性调整。在此期间,设计人员可以进行民意调查,采纳居民可行性建议,全面落实人与人、人与文化和谐发展的理念。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在哪个过程,室内设计都应安排专业人员对装饰材料进行严格把关,保证材料无公害、温湿度适宜等,尽可能减少影响居民健康生活的因素,坚持尊重自然的原则,在运用自然材料营造文化复古感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满足居民精神需要。
创新品牌运用,赋予包装设计个性化。在产品社会化时代,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商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商品是包装与产品的统一体,随着艺术设计的不断创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新需求的发展,商品包装设计体现本民族文化特征自然成为传统文化传播、传承的精髓,有助于商品在国际化竞争中独树一帜,增强核心竞争力。无疑,这种方式能够给予包装设计以个性化烙印。包装设计者应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将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让接触不同商品的民众能够在包装中感受优秀传统民间文化和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包装设计的功能已经不局限于保护商品不被污染,更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个性化追求不断丰富的体现。从这个角度讲,包装材料、色彩、文字等共同组成包装设计品牌,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实现包装设计的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则是对品牌的灵活运用。近年来,国内外倡导环境保护理念,包装设计的材料选用应该更加贴近环保理念,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保护环境的理念相一致。例如,日常外卖、快递等包装应该减少塑料袋等不可降解材料的使用,多运用纸箱、纸袋或者布袋等可回收材料,以引导人们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包装设计者还应该对传统文化中的色彩进行专门研究,结合红色代表喜悦、灰色代表宁静、黑色代表庄重等基本色彩知识,研究色彩搭配,在提升商品美感的同时,提升商品品位,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提升国民整体审美水平。同时,包装设计人员还应在细节处展示中国传统书法和图案,以此作为包装设计创新点,让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书法字体和图案等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人们愿意为艺术付费,发挥包装设计的促销效应。
创新融合运用,赋予服饰设计多样性。受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等的综合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服饰已经突破基本的保暖、美观功能,上升到社会意识形态层面。儒家文化中就有“文质彬彬”思想,倡导服装装饰应该不偏不倚而归于中正,这仍然是中国现代社会正式社交场合服饰选取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装饰设计应该以“万变不离其宗”的态度对服饰设计进行创新,采用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道德规范、人们精神内涵相融合的方式,设计出多样化服饰。在中国文化软实力主动和被动提升的现实环境下,服饰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国家和民众形象,其设计更加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国内外服装设计创意、服装配件和饰品等相融合的方式,赋予服饰设计以多样化、重点化特征。近年来,汉服、故宫文创服饰等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受到国外人士的欢迎,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服饰设计工艺融合较为成功的案例;中国传统服饰中经久不衰的“东北红绿大花布”先后登上国际著名时装秀,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服饰设计者应强化自身文化素养,阶段性地进修学习,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服饰中运用的历史渊源和变迁特点,提升创新能力,发掘刺绣、中国结、剪纸、拼布等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层内涵,将其与现代服饰恰当融合,提升服饰的整体品位,助力中国服饰逐步走向世界前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开辟更多路径。
创新风格运用,赋予建筑设计人文性。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多种文化并存的趋势愈加明显,文化之间的竞争无处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设计以有形或者无形的形式渗透进人们的生产生活,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体验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事实上,建筑设计属于城市文化范畴,包含建筑设计思想,建筑规划设计传播、管理和制度等内容,共同形成城市文化模式。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应发掘传统文化的不同风格,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创新,将有温度、有底蕴的城市文化作为国家建筑的“国际名片”,以促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建筑的显性特征得以传播。基于此,避免同质化是建筑设计者应注意的一大问题。在城镇化速度加快的背景下,不同城市建筑设计者应该发掘当地人文风俗、民俗、景观等深层文化内涵,制定发展规划,明确本地建筑风格,充分利用本地传统文化优势,赋予建筑别具一格的形象。例如,西安、洛阳、太原等城市可以发掘自身作为朝代都城的文化内涵,在保留部分老建筑的基础上,在城市地标建筑上绘制对应朝代的壁画,还原部分历史情境,营造本地人文环境;青岛、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可以创新设计中西风格相融合的建筑,彰显城市活力;上海等一线城市可以对徽派建筑风格和苏州园林风格等进行创新,使得现代化与复古派融为一体。可见,建筑设计的创新既要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要融合时代特色,才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