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A05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唐丽霞

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端于农业农村,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前提,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所在。新建高标准农田4.56亿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67%提高到7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80%提高到87%,多年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我国农业农村的历史性成就,从“三农”发展来看,过去五年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实现了中国“三农”发展的三大成就。

实现了消除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从1982年,中央决定实施“三西”(甘肃定西、河西和宁夏西海固地区)农业建设,拉开了有组织、有计划农村开发式扶贫的序幕;到1986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标志着中国有组织有计划农村开发式扶贫的正式开始;再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两个十年扶贫开发纲要”以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和消除绝对贫困目标设定,党和国家为消除绝对贫困,不断进行努力与创新。2020年底,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现行标准下的农村绝对贫困,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从2021年到现在,我国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022年,全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342元,同比增长14.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增速为6.3%,脱贫人口的人均纯收入增速远超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也说明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是非常夯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