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A01

中国“和平崛起”进程的伟大思想指引

◇穆沙希德·赛义德(Mushahid Sayed)/文  白乐/译

当今世界正处于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调整和动荡之中。在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的时刻,习近平主席睿智而精准地观察到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并将其概括升华为凝练简洁的理论判断。习近平主席关于世界形势的重要论断无疑是富有政治远见的,而他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构成了他作为一位伟大战略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体系被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正指引着中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正带领着中国人民为国家的进步和个人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这一思想创造了中国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功的发展奇迹,对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是鼓舞人心的。

站在中国新时代发展的

历史方位思考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预见的,协同共治正在取代“一家独大”,多边主义正在取代单边主义成为世界主流。如今,全球经济和政治力量的重心正从西方向东方转移,世界正在见证“亚洲世纪”曙光的到来。21世纪即将成为“亚洲的世纪”,而中国的和平崛起成为这一“亚洲转向”中最亮丽的风景线。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政治的关键“一极”,以及一大批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国际体系出现了深刻而广泛的转折性变化。

必须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未强加霸权、未占领或侵略任何国家及任何领土的情况下和平崛起的全球大国。这一切都植根于中国长期以来的历史模式和文化传统。跨越5000多年的中华历史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时段最长的不间断文明——它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同时也创造了中国特殊的“和平发展战略”。理解中国在历史中积淀的“和平发展战略”,对于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十分必要。

可以将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置于中国发展历程中的四段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理解这一文化的第一个历史背景是中国长城修建史。2000多年前,出于抵御外来侵略者的基本目的,中国人民用汗水、勇气与毅力修建了雄伟壮观的长城。长城的修建也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一个从未产生侵略意图,也未曾有过任何对外扩张主义或侵略主义记录的国家,中国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姿态本质上是防御性的、保护性的和内向型的。

理解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第二个历史背景为古丝绸之路史,这可能是早期中国开启对外交往和经济贸易互通的一个例子。同样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通过商业往来与文化互通,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大陆联结起来。中原科学技术、礼俗文化传入西域各国,商贸活动拉近了中西方民族之间的距离。远在欧洲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和北非摩洛哥的伊本·白图泰等外国旅行者沿着古丝绸之路长途旅行,他们发现了富饶美丽的中国,然后用狂热的语言书写了这片国土留给他们的印象和启发,这种启发绝非偶然。事实上,伊斯兰教的神圣先知穆罕默德在1400年前就告诉他的追随者:“若你去中国,一定要在那里寻求知识。”这意味着当时的古老中国早已是一个拥有发达文化和先进知识的文明国度。

如今,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仍能看到起源于15世纪的中国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身影。郑和船队率领着庞大的水手队伍和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船队,分别到达东南亚、中东和北非,构建起了宏大的海上丝绸之路版图,促进了中国与沿途国家的文化和经贸交流。而郑和船队友好包容的精神仍在当今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延续。

理解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第三个历史背景为著名的长征史。1934年至1936年,中央红军翻越18座大山,跨越24条大河,跨过荒草地、沼泽地、雪山,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行程,创造了中国历史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长征用事实证明了中国人民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可贵品质,以及在实现国家目标的过程中决不放弃的原则。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信心和勇气,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世界和平、推动建立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

理解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第四个历史背景为1840年至1949年中国经受的“百年屈辱史”。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处于外国奴役之下,几乎丧失了所有主权。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可以说,历史创伤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自此,中国在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和荣誉等核心利益上决不妥协。

以上四段历史背景所体现的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与当今习近平主席所提倡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脉相承。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更深刻地把握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站在中国新时代发展的历史方位思考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从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将民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作为检验发展的最高标准。在这一科学思想体系的引领下,中国的“和平崛起”被视为水到渠成,带有某种历史使命感。

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

伟大事业

在今天的中国,我看到了中国人的爱国之情,对国家发展取得进步的自豪之感,以及对党和政府的无限信任感。中国变得富裕、强大,一跃成为全球大国。

今天,中国散发出独特的生机与魅力,一切都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故事是举世瞩目的,在人类历史上未曾有过先例。中国式现代化的速度与效率可以用具体的数据和可见的成果来衡量:使几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堪称人类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中国式现代化经验成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模范和标本,尤其是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优秀的参照和选择。其中的具体启示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足以使民众信任的国家领导人决策力、判断力和治国理政专业水准;第二,以良好业绩和有效成果而非大笔资金为基础的执政党;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搞游说集团和既得利益的国家治理理念;第四,实施具有变革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国家长期计划的能力;第五,避免走过去的弯路、适时纠正错误并调整国家政策的意愿;第六,吸收并借鉴别国经验为自身成功铺路的勇气;第七,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及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传统。

“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价值理念

近年来,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始终致力于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外交理念基于真正的多边主义原则,与美国“单打独斗”的单边主义政策形成鲜明对比。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十年来,中国在减少贫困、疫病防控、难民救助等全球性议题上发挥了独特而巨大的作用。与美国单方面退出《巴黎协定》不同的是,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并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

如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迎来了第十个年头。自提出以来,这一体现儒家智慧、古丝绸之路精神、亚洲价值观的倡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欢迎和赞誉。百余个国家接受、拥护和支持该倡议并将其作为与中国联结互动的纽带。巴基斯坦十分幸运能够深度对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项目,作为旗舰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已成为巴中关系的核心。十年来该项目累计投资260亿美元,为巴基斯坦创造了8.5万个就业岗位,2万多名巴基斯坦学生在中国留学,瓜达尔港等能源基础设施和现代化高速公路不仅在巴基斯坦境内而且在地区内实现了互联互通。

连续几年的民意调查显示,中国在巴基斯坦人民心目中是真诚的朋友,巴基斯坦民众对中国的支持率超过80%。可以说,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的双边合作是一种独特的模范关系,而非暂时的战术上或交易性的关系。它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利益融合的伙伴情谊之上。同时,美国提出了一系列对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计划。然而,这些计划从未变成现实。

近三年来,习近平主席陆续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国方案并以自己的外交行动加以践行。三大倡议旨在推动建立更加和平、公正、繁荣的世界秩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民心相通、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尤其是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共鸣,这一倡议倡导摒弃冷战思维,走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阴霾,反对任何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反对种族主义、国家偏见和仇恨言论,任何建立于信仰、宗教、国籍、种族之上的歧视都与全球文明倡议的内涵背道而驰。

这里有必要回顾习近平主席2019年5月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坚持和谐共生、互学互鉴的文明渊源。如今,这一传统渊源转化为当代中国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贡献世界的友好诺言。

国强必霸不是历史定律

 

反观西方世界,强调二元对立的狭隘西方文明随着西方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不断下降正处于危机之中,面临日渐式微的渺茫前景。究其原因,西方的发展模式建立在由超级富豪和强大游说集团垄断的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基础之上,而基于军国主义和战争的价值观正在引发资本主义陷入持续的危机。

今天的西方文明仍在寻求以冲突和对抗为基础、以安全为中心、以军事为主导的世界观。时至今日,在西方话语叙事中,以“优越文明”“高等文明”自居的现象仍随处可见,“文明”成为掩饰西方国家殖民主义和奴役本质的华丽包装。

此外,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对中国及其国内发展态势缺乏理解。以下这个例子就足以说明这一点。2018年4月,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告诉他的教堂会众,他曾接到时任总统特朗普的电话,特朗普问他:“中国似乎已超越美国,走在美国前面,对此我们应该作何反应呢?”卡特回答说:“原因很简单。我在1979年推动美国与中国正式建交,实现了两国外交关系的正常化。自那以后,中国一直与邻国和世界和平相处,专注于发展自身经济和增进人民福祉。相反,这之后的美国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向海外不断派遣军队并在全球建立基地。所以区别就在这里。”此外,卡特还对特朗普直言美国是“世界上最好战的国家”。

2018年11月,《纽约时报》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上援引一位专家的话说:“当中国宣布要以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西方大多数专家都说这个社会实验是前所未有的,注定要失败,我们只能等待着见证它的失败。4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在等待。”

然而,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今日中国以无可撼动的事实证明,西方国家的“等待”最终只会迎来幻灭的结果。中国用自身与日俱增的综合国力有力地回击了西方的嘲讽。改革开放非但没有失败,反而让中国一改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之旗正指引着中国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同时,习近平主席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告诉世界:“中国繁荣昌盛是趋势所在,但国强必霸不是历史定律。”

(作者系巴基斯坦议会国防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