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业防灾减灾体系自适应能力
学者研讨欧亚地区形势
第七届西藏智库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推进当代中国澳门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
2023年党办主任培训班
社科院动态二
社科院动态一
社科院动态二
社科院动态一
强化农业防灾减灾体系自适应能力
◇杨鑫(农村发展研究所)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我国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应对特大农业灾害的制度经验。然而,随着农业灾害频率增加、影响时空范围扩大,防灾减灾体系运行成本较高、覆盖范围不广等问题愈加凸显。对此,应通过明确系统目标、促进信息多向流动、健全宣传培训和物资储备系统、加快建立专业机构和队伍等举措,增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自适应能力,构建适应不同农业灾害类型和强度的自动调整机制,使其能够根据农业灾害类型和强度收集过程信息,自发调整运行和行为模式,实现运行成本最小化。
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扭转了“遇灾减产”的传统局面
农田基础设施发展夯实了农业防灾减灾体系的技术基础。农田水利设施保障了雨热不同期的冬小麦生产、东北地区的玉米和稻谷高产,提高了农户种养积极性。近年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2022年底达到10亿亩,田间排灌工程、机耕路和水源工程等基础设施同步完善。基于气象电子显示屏、应急广播等硬件的立体式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基本建立,“直通式”服务和“气象信息进村入户”服务覆盖全国近100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