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辽宁古塔寻踪
◇陈鑫
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产物。塔作为一种建筑类型,起源于古印度,本为专门供养释迦牟尼舍利之用,后广泛用于供养高僧的舍利、衣钵和经卷等物,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以洛阳白马寺为开端,各地纷纷兴建佛寺,佛塔也应运而生。中国古代的佛塔既保留了印度佛塔的基本结构,包括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等,又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亭、台、楼、阁等形式,既有实用性,又适宜观赏,具有建筑学、美学和宗教学等多重价值。不过,中国的古塔并非只有佛塔这一种类型。随着佛塔在各地的普遍建立,道士也开始建塔,用于存放道教的经书、法器和神仙造像等。道士塔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兴盛于唐代,此后历代延续不断。它既有对佛塔的借鉴,也有自身的宗教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辽塔分布
辽宁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汇之地。早在战国时期,燕昭王就设置了辽东郡,郡治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秦、汉、西晋等时期皆沿袭此郡制。十六国时期,辽东地区一度为高句丽所占。隋朝再次在辽东设立辽东郡(又称襄平郡),唐朝在辽东设安东都护府,在辽西设东夷都护府。此后,除了明朝,在辽、金、元、清时期,辽宁地区皆为少数民族政权所统治。在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辽宁古塔见证了世俗世界的兴衰存亡,也寄托着信众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