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诚守真唐钺的翻译实践及思想
◇阎书昌 李艳丽
唐钺(1891—1987),字擘黄,自1914年9月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心理学和哲学硕士起,一生以心理学为主业。他还在科学传播、哲学、国学及修辞学等领域颇有建树,尤其是在西学翻译工作上。1915年,初入康奈尔大学不久,唐钺就加入了任鸿隽、赵元任等人组织的“中国科学社”,开始在创刊于上海的《科学》上发表文章,宣传科学知识。他在《科学》上相继发表了《枪林弹雨中的架桥法》《最近四世纪科学进步之大略》《科学之分类》等译文,文中包含160多个中英文对照的科学专有名词,还有大量外国科学家人名的中英文对照。《科学》在编辑过程中,设有专门的名词员来整理汇集科技译名,并在刊载的《中国科学社现用名词表》一文中,汇集了《科学》杂志上所使用的科技名词(包括心理学),共计1750条左右。这个名词表应该有唐钺和赵元任的贡献。
唐钺于1920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应蔡元培的邀请,于1921年暑期回国任教。一年后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四年。这一时期,唐钺开始从事翻译工作,翻译了罗倚斯的《逻辑底原理》,与胡适合译了杜威的《哲学的改造》、玛志尼的《人的义务》、穆勒的《功用主义》、康德的《道德形上学探本》,还翻译了詹姆斯的《论人生理想》《论习惯》《论思想流》《论情绪》《宗教经验之种种》以及巴德烈的《心理学与军人》,校对了臧玉洤翻译的华生著《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这一时期是唐钺翻译的高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