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学生与导师的﹃90后﹄
︱︱ 纪念卫兴华老师
◇田超伟
2014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读研究生,在申请硕博连读前需要联系博士生导师,经孙咏梅老师引荐,得以拜访卫兴华老师。当时他刚过九十华诞,得知我的来访后意味深长地说道:“我90岁了,你90年的。好!”这是卫老师允诺担任我的导师的总结性答复。此后,我很荣幸地跟在卫老师身边,也有幸观察到90岁高龄的卫老师如何度过惯常的一天。
卫老师基本在早上五六点醒来,之后阅读近几日的报纸(并始终保持着剪报的习惯)。在简单用过早餐后,他便端坐在客厅中开始一天的工作。从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一点半左右,他经常会洋洋洒洒地在作文本上手写几千字。因此,每次走进卫老师的家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总是导师奋笔疾书或者专注阅读的身姿。而当我来取导师的手写稿准备离开时,他都会留我一起吃饭。我们相对而坐,同桌用餐,一边观看午间新闻,一边聊各自的最新见闻。午饭后,卫老师顾不上休息,便赶着写作、校改稿子,有时甚至到下午三点才稍作休息。每当我把打印出的电子稿送给导师时,他总是先让我指出校对问题,鼓励我针对文章观点谈谈个人见解。然后,卫老师会从文章的学理逻辑、结构布局、创新之处以及遣词造句甚至标点符号等方面作细致讲解。他在改完文章后,还会仔细讲解所做修改的缘由,以引起我注意、启发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