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4版:院内专刊4

壮美青海纪行

◇赵云田(近代史所)

在学习和研究工作中,我了解到青海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地处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境内资源丰富,省会西宁有“中国夏都”之称,塔尔寺、日月山、青海湖更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些使我产生了到青海看看的愿望。

2000年夏天,这一愿望终于实现。当年7月25—30日,由中国民族史学会与青海省民委联合筹办,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来自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壮族、土家族、苗族、白族等的民族史学工作者共 70余人出席会议。在研讨会及参观考察西宁市、塔尔寺、日月山、青海湖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形成的深厚凝聚力令我难以忘怀。

7月24日上午,我乘火车到达西宁后,前来接站的当地朋友知道我第一次来西宁,便问我感觉怎么样?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比北京凉快多了。”朋友笑着说:“西宁市区海拔2261米,夏季平均气温不超过20度,被称为中国夏都名副其实。”在前往住处的路上,朋友向我简单介绍了青海和西宁的历史: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省会西宁古称“湟中”,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其名含有“西陲安宁”之意,是青藏高原通向中原的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必经之地,也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我问朋友:“西宁名称什么时候出现的?”朋友说:“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大将霍去病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之始;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治西都县(今西宁市),魏文帝黄初三年(222),扩建为西平郡,开始在此筑城;北宋崇宁三年(1104),西平郡改为西宁州,至此‘西宁’之称始见于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