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势视角看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
◇李虹 邢朝国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站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创造性地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的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新的力量,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来了灿烂的前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这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我国乡村振兴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乡村建设发展实践中,通常习惯从问题视角看待乡村,聚焦乡村的不足和匮乏,例如交通不便、生产技术落后、人才匮乏、观念守旧等,从而强调乡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需要依靠外部资源输入和力量支持。这一视角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避免乡村社会对外部资源的过度依赖,也为了避免“等靠要”思想和“养懒汉”现象的发生,激发乡村社会内在的发展动力,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还注重从优势视角强调挖掘乡村社会在精准脱贫、全面振兴过程中呈现出的优势、能力及资源,重视乡村社会自身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培育乡村社会自身“造血”功能。对于乡村振兴而言,优势视角提供了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工作思路和实践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