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当代中国智慧
习近平同志指出,解决当今世界的诸多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悠久博大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世界观、历史观、人生价值观和认知思维方式凝聚了中华民族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智慧探索,在鲜明的民族特色中蕴含着相对的恒久价值和普遍意义。
民族智慧的恒久价值
“通天下一气”“太虚即气”,肯定了宇宙的客观实在性;“道法自然”“天行有常”“理在气中”,主张尊重客观规律而积极作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揭示了宇宙的最基本规律即阴阳、刚柔对立面的相推互转、变易日新。“阴阳大化”之“气”通贯宇宙而形成“物”“生”“心”的有机整体,人类的真正自觉既在于 “赞天地之化育”“裁成、辅相”,顺应自然、引导自然臻于完善;又在于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破除“我”之私蔽而实现天人和谐。先哲仰观“天行健”、俯察“地势坤”,熔铸了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之完美统一的民族精神。这种气化一体、阴阳相推、生生不息、天人合一、自强厚德的天道观和人生观,奠定了中华民族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的思想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