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A08

以生态为引领  构建高校绿色发展格局

◇张羽佳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任重道远。以生态为引领,构建高校绿色发展格局,不仅关系到高校师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提升,更关系到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福祉。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科研创新和管理体制四个方面。

绿色人才培养是构建高校绿色发展格局的基础。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落脚点,把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挥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一是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高校可增设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通识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合力作用,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二是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实践环节中,打造全方位的生态文明教育环境。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习等形式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了解民情的基础上深化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绿色生活方式,使其将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等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三是要将价值引领与科研学术结合起来。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广大科研工作者把学术研究与社会需要、国家需要相结合,自觉投身到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去。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高校绿色发展格局的抓手。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的发展。建设绿色校园文化对于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起着推动作用。首先,在物质文化方面,以绿色、低碳、节能为关键,科学、合理地规划校园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的优势,运用科技手段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让绿色管理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率先在高校中形成。其次,在精神文化方面,以改善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念为目标,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绿色文化的基本价值观是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自身价值和自然本体价值有机融合,绿色文化内蕴的整体性思维和有机性世界观,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师生的思维方式,改善师生的价值观念。最后,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培育一系列蕴含绿色大学文化的品牌活动和精品项目,引导师生积极投身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自觉地转化为内心的信念和行动的准则。

绿色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是构建高校绿色发展格局的载体。将科研成果转换成生产力一直是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建设高校绿色科研创新平台,将优势资源向绿色科研项目适当倾斜,有利于高校产出更多的绿色科研成果。绿色科研创新平台需要团结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确保绿色大学发挥其社会功能,反哺社会。因此,绿色科研创新平台应该成为高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让科研人员获得更充分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了解政府或企业的实际需求,利用高校对政府或企业的知识溢出进行针对性的科研攻关,精准孵化易于使用和推广的绿色科研成果,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绿色管理是构建高校绿色发展格局的保障。创新高校绿色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绿色管理水平。一是推行绿色管理方式,促进高校管理数字化、信息化。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重点需要集中在完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改善网络信息应用服务、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二是高校应该积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员工节能培训,强化节能减排理念宣传,通过激励的方式促进节能管理创新、节能方法创新。比如,在办公耗材的采购方面,更多地采购具备环境友好、可重复回收使用特性的办公用品,尽可能减少塑料制品如塑料文件袋的使用,改用纸质文件袋,让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