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A08
本版标题
  • 明代山东士大夫与基层社会治理

  • 罗马元首制初期文人团体的经世致用思想

  • 明代高级文官培养机制评析

  • 深化古代中外文人团体研究

· ·

明代山东士大夫与基层社会治理

◇董文强

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重要精神。唐宋以后,科举制推行,士大夫群体庞大,仕途壅滞,很多人无法实现治国之志。他们深受家国同构和内圣外王思想的影响,认为小家是大国的基础,治家也是治国,教化百姓便是平天下。明代山东文教虽不及江南,但在北方较为突出,士大夫众多,他们很多人顺应社会变化,努力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积极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他们协助官府应对地方危机,兴办文教,维持社会秩序;著书立说,尊祖睦族,配合官府教化,培育社会安定力量。

协助官府应对公共事务

明代山东士大夫在日常凭借自己的威望,多会协助地方官处理公共事务,为解危济困尽心、为地方安定尽力。此等义举利于社会稳定,利于地方官府控制力的维持和增强。

万历四十三年(1615),山东出现大饥荒,青州府等地出现群盗。他们拒官兵,杀保长,导致社会危机。礼科给事中莱芜亓诗教痛心疾首,向神宗上《饥民疏》,奏请赈灾银23万两,以解百姓燃眉之急,切断了暴乱之源。民众感谢其恩德,在莱芜县西关城外建“亓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