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高级文官培养机制评析
◇张婷婷
科举制度,自隋朝创设后一直是中国历代王朝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到明代,为了更有效地选拔和培养高级文官人才,明太祖朱元璋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创设了庶吉士制度。之后制度逐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考选、培养和考核、授官程序:每科科举考试的殿试完成后,从二甲、三甲进士中再考选优异者进翰林院学习,并由皇帝选派专门的教习人员担任馆师,对其进行悉心培养和考核,学成之后根据成绩授予官职。优者留翰林为编修、检讨,次者出为给事、御史”,此外亦有少许授部属官和外官者。庶吉士制度成为明代培养高级文官的主要机制,“名卿硕辅,繇此途出者十之八九”。但是,这一高级文官培养机制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病,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
庶吉士制度增强明代
高级文官选拔任用有效性
庶吉士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科举制度的延续,但在某些层面上又比科举制度具有更深层次的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