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A07

设计新乡贤融入乡村振兴新策略

◇陈金波

乡村振兴是国家整体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乡村是否振兴,直接决定着脱贫攻坚成果能否赓续、航续、永续,甚至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终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结构性嬗变历程,而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传统乡贤文化得到传承,新乡贤在农村发展舞台上发挥重大作用,演绎了新乡贤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

辨识演绎进程

第一,新乡贤在时代洪流中“介入”返场。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时间,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冲击下,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亟须重构。在这种时代洪流中,一些扎根农村的“在场乡贤”开始协同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如:浙江奉化滕头村前后两任党委书记傅嘉良和傅企平,秉持“一犁耕到头、创新永不休”的滕头精神,硬是把一个“有囡不嫁滕头男”的“烂污滕头”建设成全国知名的乡村治理样板村。与此同时,一些情系家乡的“不在场乡贤”也陆续返场,以包玉刚、王宽诚等为代表的海内外“宁波帮”乡贤就是杰出代表,他们通过资金回归、技术回归、产业回归、项目回归、智力回归等不同途径,投身乡村振兴。尽管新乡贤参与乡村建设,是初步的、不系统的,但在整体上顺应了乡村振兴对治理结构调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