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家庭母教模式:偏误与应对
◇刘亭亭 赵志衡
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扮演着重要角色。受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变动等因素影响,我国城市家庭母教模式出现了诸多新型问题。为维系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有必要对城市家庭母教模式存在的偏误进行澄清和纠正。
重视知识学习,忽视道德品质养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穷不能穷孩子”等竞争型教育理念开始流行,从而引发科学育儿浪潮。由于文化水平较高,城市家庭中的母亲更容易接受科学教育理念。在很多母亲的认知中,家庭教育除了让孩子吃饱穿暖外,就是管好孩子的学习。在这种家庭教育理念影响下,母亲的价值和成就感与孩子的学业成绩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是母亲“教子有方”,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母亲失职、教子失败。这种竞争型教育必然高度依赖智育,于是,在现代城市家庭中,知识学习成为家庭教育的主导,道德教育等其他教育内容被边缘化。
重视物质满足,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在竞争激烈的现代教育领域,家庭用于教育的投入需要有一定经济支持,小到买电脑等学习辅助设备,大到报辅导班、买学区房,都是很多城市家庭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为了不在教育竞争中落后,家长特别是父亲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从而缺席家庭教育。为了弥补无法陪伴的遗憾,家长会尽可能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似乎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就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爱,而给予了孩子最好的爱,孩子就应该给予家长最想要的回报——成为一个学习好、品德好、性格好的完美孩子。殊不知,真正的爱不是纯粹的物质给予,而是陪伴和沟通。没有陪伴的物质给予、没有沟通的过高期望,无形中会合成一张大网,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形成隐性损伤。这也是现在的家庭条件比以往有了很大改善,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凸显的重要原因。
重视个体成长,忽视公共意识培养。现代社会,高楼大厦林立,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邻里相扶,守望相助”的传统邻里关系伴随城市现代化进程而逐渐远去,家庭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私人空间。同时,在家庭核心化之后,儿童的价值获得了极大提升,家庭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母亲被迫从公共生活中退出,成为儿童的主要保护者和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由于“原子化”的家庭生活与社会公共生活存在很大区别,从母亲决定转向“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生活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其与社会公共生活的疏离。在这种相对封闭的家庭生活中,母亲的家庭教育更多聚焦于孩子的个体成长,特别是学习问题,忽视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引导与教育。因此,一些孩子容易出现自私、自我、自大的问题,遇到事情时先考虑自己,往往忽视了他人感受;在面对社会事件时,缺乏公共精神和公共关怀能力。
城市家庭母教模式中存在的偏误及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需要从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加强陪伴与沟通以及拓展家庭教育空间等方面加以应对。
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关注孩子全面成长。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且没有固定的模板可以套用。因此,家长特别是作为家庭教育主要承担者的母亲,要自觉学习,通过家校合作或参加相应培训等途径,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和教养方式,并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和特点灵活应用。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要始终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将道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根本。孩子的道德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生活化过程,家长要坚持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获得个性的全面发展。
加强陪伴与沟通,呵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在现代城市家庭中,很多家长因为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子女的陪伴,导致孩子出现孤独、偏激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不能只关注其身体需求的物质供养,同时要注重其心灵的陪伴和呵护,父母的陪伴和呵护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源泉。一方面,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适度的爱和正确的爱,不要事事满足,更不要事事代办,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家长特别是父亲要尽可能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生活中,带着尊重与理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真切感知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和变化,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拓展家庭教育空间,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家庭与社会紧密相连,家庭生活是公共生活的组成部分,公共生活是家庭生活的必然延伸。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孩子终将会离开家庭走向社会。为此,一方面,家长要从孩子发展的终极目的出发,超越私人家庭的边界,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尚的精神境界来引导孩子,多带领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将孩子与周围的世界连接起来,扩展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感悟,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社会特别是社区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完善社区规范、开展文体活动以及组织知识讲座等形式,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邻里交往,拓展家庭教育空间。争取通过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家庭生活融入公共生活的精神,让公共生活内含家庭生活的温度,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城市家庭母教模式存在的问题是社会发展和变迁在家庭教育领域中的折射和反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这些问题的应对,不仅需要家庭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引导和支持。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全面二孩时代城市家庭母教模式的偏误与指导策略建构研究——基于对‘虎妈’现象的考察”(18YJC88005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