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因明研究之反思
◇许春梅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西方逻辑特别是形式逻辑被系统引介到我国。由于因明的三支论式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有着某种相似性,所以百年来因明学界围绕如何解释二者的“相似”与“差异”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持续探讨,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景象。
因明研究聚讼纷纭
关于三支论式与三段论的关系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二者是相似的,虽然它们在前提和结论的次序上不同,但实质是相同的,都属于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而且三支论式本质上相当于三段论的第一格AAA式和EAE式。虽然三支论式多了举例的部分,但是它在推理上基本不起作用,可以忽略。一种观点认为二者相似中略有不同,虽然都是演绎逻辑,但是从命题、词项、处理对象、判断标准、推理过程等角度来看,它们是互不包含、相互独立的两种推理形式。前面这两种观点可概括为“相似说”或“演绎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二者是不同的,三支论式是论证形式,而不是推理形式。具体地说,有些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对话模式,而有些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给出论题,然后再为其寻找论据的“归溯式”的“归证”形式。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三支论式是归纳推理,其大前提中的普遍命题是通过举例部分归纳得到的,举例部分在论证、推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观点又衍生出两种见解:一种认为举例归纳可以完全,所以三支论式的性质是完全归纳,是一种演绎兼归纳的形式;另一种认为举例归纳做不到完全,所以三支论式的性质是不完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