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A11

创新榆阳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张媛  袁祖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治理层级等多方面对新时代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这是在中国情境下党中央对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型探索,既回应了全球治理困境,又期望在社会治理的关键领域中,构建更加有效的治理途径与发展路径。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点与关键。榆阳区自2019年确立“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两个“国字号”示范区以来,始终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以系统集成思维创新,着眼打造城乡一体化美好生活共同体,通过“四社联动”“五化同步”“七联工作法”等多措并举,着力建设西部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样板,树立起“大美榆阳”的地域品牌。

创新治理理念与范式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表明了管理模式变迁与治理路径的转变,体现了政府切实承担起公共事务治理的责任,而且体现了公共权力向一种新的配置方式的转变。这一转变既能够缓和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与公共权力之间相对集中的矛盾,又能够通过公众参与、社会组织融入、协商平等对话等多种权力开放与权责下沉的方式,提高国家综合管理能力的弹性与韧性。

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明确基层社会治理方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治理理念,体现了党和国家更加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人民的需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将共建共治共享真正转化成基层社会的治理实践,意味着从转变治理主体的层面解决以往单纯靠政府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治理无效”等问题;从提升治理效能的层面解决以往依靠行政管理而出现的行政化、碎片化、形式化问题。

建立多元并治的治理机制,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动力。进入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多发,治理难度增大,建立多元并治的治理机制,旨在促进政府转变角色,发挥自身的主导功能,引导统筹社会组织等多种治理主体和治理要素,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全过程。多元并治的治理机制更加有利于形成多元合作和沟通互利的治理关系,同时还能够激发公民个体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合理表达自身诉求,进而培养公民个体的公共精神与公共品格,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实现普惠共享。

以现代化的治理工具和治理方式,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基层社会治理要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提升治理效能,实现全域覆盖、分类推进、面面俱到的精细化治理:一是提高对社会问题研判和分析的精准性;二是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精细型治理方案和治理机制;三是对标社会治理目标,制定出更加精准化的治理对策;四是督促基层社会治理人员、参与人员,工作更加用心、服务更加精心。

凝聚公共性认同

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共同体”

公共性是现代社会治理蕴含的重要价值内涵与实践品质,社会治理一方面包括对社会运行的公共机制和体系制度的维护,促进社会公共领域的公平公正与稳定和谐;另一方面关涉着作为治理主体的人超越个体私利获得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基于公共性的基层社会治理,旨在更好地调动社会资源与社会力量,聚拢多元治理主体,形成治理合力,实现秩序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体思维,打造新时代“美好生活共同体”。

第一,构建区域生活共同体,营造价值认同。榆阳区依托网格化管理,搭建信息互动平台,按照“一网覆盖、多网融合”的理念,将党建、综合治理、民政服务等多项工作“一网纳入”,通过开发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在社区中营造出全新的公共生活场域,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与交往互动,激发社区网格自治活力,通过邻里相互关照,形成社会治理的公共价值认同,增强社区归属感。

第二,建立利益共同体,增进公共福祉。共同治理的关键就是要在尊重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有机聚合,实现公共福祉最大化。其一,从社会治理的宏观角度进行顶层设计,统合资源形成具有优势的共同体组织形态。榆阳区古塔镇赵家峁村创造性地运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组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逐步探索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关系,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由负债到增收,人均纯收入实质性提高,贫困人口大幅下降,成为脱贫致富的小康村。其二,创造社会情境、激发潜在共同价值目标和集体意识自觉,引导社会组织、利益个体聚力形成新的公共利益共同体。榆阳区大力发展培育服务类社会组织,引导发展公益慈善类的社会组织,为群众提供最优服务资源,特别是创造性地提出组织“乡贤”力量参与社会治理,通过“智慧回流”发挥各自专长优势,为乡村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第三,建立情感共同体,提升幸福指数。基层社会治理能够最直接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状态,关切人民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国家改革发展的福利。在这个层面上,基层社会治理首先需要基于文化治理、公共精神塑造等对人民群众进行心灵关照和人文关怀,通过建立身份、情感与归属的相互认同,解决当下“陌生人感”的社会关系状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善,形成公共性意识自觉。榆阳区通过树立“大美榆阳”的总体形象品牌和情感共同意识,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始终积极探索三治融合新路径,不断打造“创新榆阳”“活力榆阳”“平安榆阳”的治理形象,充分调动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其次,依托普惠性公共文化服务以文化人,通过丰富实用的文明实践活动,打造“智慧榆阳”“生态榆阳”“诗意榆阳”,让群众看得见榆阳的美,感受到榆阳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的生活状态变化,享受到榆阳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优良成效。

(本文系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基层社会治理探索与创新研究项目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发展主义的反思与后物质主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