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斯反思英国教育理念
◇刘亚
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国的科技与人文之争引发了各界对英国教育理念持久广泛的讨论,至今余波未平。英国众多作家也以文学写作介入论战。其中,英国当代作家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对英国教育理念问题与冲突有深刻感受,并借由小说写作表达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立场。他既坚持英国传统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反对片面强调自然科学而贬低人文科学的功利主张,又对英国人文教育中的精英化、贵族化倾向与文化偏见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对教育功利化的反思
长久以来,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被英国教育界视为培养健全之人的有效途径。英国教育家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中强调,大学教育之任务不仅在于知识灌输,更在于培养有德之人。然而,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上述观念受到挑战。自称达尔文斗犬”的托马斯·赫胥黎认为,古典文学教育误人子弟,浪费学习物理之人的时间。自此,强调区分专业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声音日益增多。直到二战后,以斯诺为代表的部分科学家反对英国教育界人文学科占优的局面,呼吁在高校中加强自然科学的学科设置。斯诺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还提到,自然科学家是一类新人”,在道德和智识两个层面都优于文人”,更适合做社会管理者。对此,阿诺德和利维斯等人文学者强调技术进步带来诸多变化和挑战,重大决策不能仅依靠工具理性做统计学意义上的算术题。因此,教育不能只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专家,而应培育具有完整人性和健全人格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