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的当代形态
◇顾梦婷
在马克思恩格斯相继逝世后的一百余年间,资本主义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深刻的结构性转型。这使得阶级与阶级斗争看似早已溢出了传统阶级分析的理论边界。首先,伴随着资本主义产业结构深度调整,阶级结构的复杂化及流动性增强,传统意义上的两大阶级人数不断下降,中产阶级崛起。其次,“丰裕社会”下的工人阶级内部异质化凸显,革命性衰退。当工人摆脱经济上的绝对贫困,他们与资产阶级的对抗性就被极大地削弱了。最后,资产阶级统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并确立“新霸权”。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统治新形式的完善,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日益成为隐秘存在,两大阶级的对抗逐渐为基于“同意”的政治等所取代。这些改变是否意味着马克思的阶级分析已失去其科学性?答案是否定的。对阶级问题的考察,关键在于理解由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构成的“二元”结构的真正内涵。这就意味着,问题的讨论不得不回到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分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