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A06
本版标题
  • 毛泽东矛盾论对马克思列宁辩证法的贡献

  • 习近平外交思想新的实践内涵

  • 马克思传记形象建构与范式转换

· ·

马克思传记形象建构与范式转换

◇贾向云

大体说来,马克思的传记经历了从“零碎传记性文章”到“系统性马克思传记著述”,从“经典作家的权威建构范式”到各国学者多元建构格局”,从“神圣化/妖魔化两极的马克思”到“学院化/客观化还原的马克思”的发展历程。这三条脉络并非严格按照写作马克思传记的时间顺序排列,而是相互交织、相互重叠。在这复杂的交织重叠的建构过程中,马克思的传记可分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权威范式、苏东学者的神圣化/教义化范式、西方学者的中立化/客观化范式、当代中国学者的专业化/学术化范式。这四种范式并不是专指一切由国别意义上的苏联人、西方人或中国人所写作的马克思传记,而是由于特殊的、专门的研究方式和解读方式所形成的不同的马克思思想形象。

权威范式。对于思想家来说,马克思本人所留下的著作、手稿、笔记、书信等文本群就是其一生的自传文献。马克思的亲密战友、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立者恩格斯,晚年一直想要为马克思写作一部详尽的传记,遗憾的是仅留下三篇概述,以及为纪念马克思逝世而发表的演说和一些文章、序言等。虽然并非完整性、系统性的论述马克思生平思想,但为马克思的生平思想解读奠定坚实基础。与马克思恩格斯相比,同为经典作家的列宁职业和身份发生了变化。作为党的主要领袖、最高领导,列宁最早开始带动全党、全国大规模地、系统地收集整理出版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为马克思传记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他为《格拉纳特百科辞典》第28卷所撰写的卡尔·马克思》词条,不仅确定了马克思生平和活动的各个基本阶段,而且全面阐述了马克思学说的理论内容,建构了马克思生平思想传记的权威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