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A11

科学把握人口形势  推动人口均衡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出现了几个重大转折,在未来还将出现新的转折性变化。正确认识未来的人口发展形势,积极应对新的人口挑战,充分挖掘人口发展潜力,及时防范人口风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应作为未来中国人口发展的战略出发点。人口均衡发展的内涵,既体现在内部与外部的统一、动态的均衡,也包括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均衡,还包括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之间的均衡。如何看待和应对当下一些年轻人不想生、不敢生的问题?与会学者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家庭多成员访谈”等多种方法,发现生育积极性总体较低。因此,加强与生育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配套衔接,成为学者们的共识。生育政策调整和完善是生育权限、生育导向、生育服务和生育保障同步推进的改革。要通过深入研究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的配套衔接,为人口均衡发展提供配套的、动态的经济社会政策体系支持。对此,南京邮电大学孙友然提出十点建议,如加快构建生育成本在政府、企业和家庭之间合理有效的分担机制;探索新时代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新内涵;加大托育服务供给,探索隔代照料补贴发放;构建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女性产后再就业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反就业歧视法律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等。

通过系统分析2000—2017年江苏省人口、资源、环境子系统协调发展的时间演进及空间分异特征,与会学者提出,现阶段区域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处理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基于平板数据分析近20年结构型人口红利衰减态势及健康红利综合分值变化趋势,南京邮电大学潘金洪团队认为,增厚和释放健康红利是后人口红利时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必要从收获结构型“人口红利”转向收获质量型“健康红利”,在加大医疗卫生投入的基础上,制定释放和收获健康红利的制度,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和健康资本。

近年来,省域常住人口增长表现出持续放缓的迹象。如何通过制度、政策的“组合拳”有效吸纳人口、延缓“人口红利”消退成为城市发展亟须破解的问题。江苏省统计局刘洪光对比探析了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人口数据后提出,既要突出引进高学历人才,也要注重吸纳普通年轻劳动人口。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应借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人口迁移政策,为人口迁移流动、人口与产业向城市的聚集积极创造条件,在就业、户籍、土地、社会保障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提供制度支持,推动人口城市化及第三产业发展。

有学者基于17个城市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长三角农业转移人口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评价的得分最高,与当地人融合质量也较高,但在收入水平、社区融合、通勤时间、权益保障等方面满意度得分偏低,应多措并举,提高就业质量、生活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和融合质量。南京邮电大学尹勤认为,要促进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统筹解决流动人口的住房需求,优化流动人口创业环境,加强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增强区域协作,提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