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国外校园欺凌防治对策
◇唐君
校园欺凌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与危害性。校园欺凌频发不仅会影响欺凌者、受欺凌者以及欺凌旁观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校园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因此,如何防治校园欺凌既是学术界的一大研究热点,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针对校园欺凌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和干预举措,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国也高度重视校园欺凌的治理问题,2016年至今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并开展了校园欺凌的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国的欺凌防治起步相对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研究和总结国外校园欺凌防治的主要举措和经验,可以为我国防范和应对校园欺凌提供参考。
国外校园欺凌防治的主要举措
美国、挪威、芬兰、英国等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防治校园欺凌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德并重,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制定和出台有关欺凌防治的法律是国外防治欺凌的首要举措。英国早在1986年就通过了包含防止校园欺凌条款的《1986年地方政府法案》,1998年颁布的《1998学校标准与框架法》明确了学校的反欺凌义务,并规定学校必须制定反欺凌政策。澳大利亚2003年颁布了《国家安全学校框架》,从国家层面确立了欺凌防治的目标和原则,并对学校反欺凌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明确要求。澳大利亚各地也相继出台反校园欺凌的法律和政策,比如堪培拉颁布了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公立中小学反欺凌、反骚扰和反暴力法案》,新南威尔士州出台了《校园欺凌预防及应对政策》。美国的立法治理较完善,50个州都制定了反校园欺凌的法律和政策。日本于2013年颁布了《校园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这些国家在注重“法治”的同时,也注重“德治”。比如,美国的期望尊重项目(Expect-Respect Program)教育学生要互相尊重,帮助学生识别尊重行为和无礼行为,并教授学生终止无礼行为的策略;美国的积极行为干预和支持项目教育学生要有礼貌、有责任心。澳大利亚以价值观教育为切入点来防范欺凌,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德国从小对学生进行“善良”教育,通过饲养小动物等方式培育学生的同情心,从根源上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