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关帝庙碑
◇朱桂凤
庙碑记述了庙宇的兴废历史,客观地反映了地方信仰发展的兴衰。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关帝庙碑透视出清代关帝信仰在该地区的发展情况。黑龙江地区的关帝庙碑营建贯穿整个清代,从时间上讲,康熙朝、雍正朝、乾隆朝、同治朝、光绪朝都有关于关帝庙碑营建的记载。同时,各地的关帝庙碑建造完成后也在不断地重建与补修。就空间分布而言,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关帝庙碑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东部以宁安关帝庙碑为代表,南部以呼兰关帝庙碑为代表,各乡里也建有相应的关帝庙碑。
关于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关帝庙碑,董万崙《黑龙江流域岩画碑刻研究》,王竞、滕瑞云编著《黑龙江碑刻考录》以及清代方志文献中有较为明确的记载。主要有如下关帝庙碑。第一,重建呼兰关帝庙碑。呼兰关帝庙始建于乾隆元年,初建仅为草房。乾隆十五年重修,后被河水冲毁。道光六年迁址于呼兰城北,光绪二十五年再次重修,并由倭克津泰和许元各撰东西碑文一座。第二,讷河县关岳庙碑。该庙建于道光二十八年,庚子之变中被俄军焚毁。光绪二十九年补修,伪满洲国时期再次重修,并竖庙碑以记其事。第三,巴彦关岳合祠碑。该庙于光绪九年建在城内中兴街,伪满洲国时期重修,并竖庙碑以记其事。第四,宁安重修关帝庙碑。宁安县内修有两座关帝庙。城东关帝庙建于康熙四年,庚子之变中亦被俄军焚毁,后重修。1960年该庙被拆,原有的重修碑记已佚失。城西关帝庙建于乾隆四年,建后多次补修。嘉庆五年重修并竖庙碑以记其事,现在碑文已佚失。另据《呼兰府志》记载还有大荒台关庙、陈家井关庙、靠山屯关庙等,但并未有庙碑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