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A06
本版标题
  • 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关帝庙碑

  • 清代黑龙江地区的满文档案

  • ︽黑龙江述略︾ 及其史学价值

  • 清代黑龙江移民文献述论

  • 文化瑰宝: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历史文献

· ·

清代黑龙江移民文献述论

◇魏影

有清一代,大量人口通过不同方式进入黑龙江地区,产生了不少与移民有关的历史文献,主要包括官方文献、流人文献和外文文献三大类。

清代黑龙江移民以政策性移民为主。清初,大规模人口入关,造成东北地区人口大量减少,甚至低于边疆防卫和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人口限度。为稳定中原、充实边疆,清政府遂以国家政策引导、推动人口向黑龙江地区流动。康熙二十二年,因对沙俄用兵的需要,清朝设立黑龙江将军,下辖黑龙江、墨尔根、齐齐哈尔三城副都统和呼伦贝尔、布特哈两个副都统衔总管,分镇各方,同时从各地移调八旗官兵永戍。其后,关内地区遇有战事,这些官兵即会奉调出关作战,成为清朝战斗力最强的战略预备队之一。同样为了驻防的需要,清政府又将柯尔克孜、锡伯、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或迁入或移出黑龙江地区。

另外,为解决驻京八旗生计问题,从乾隆九年至光绪年间,清政府也将大量驻京八旗闲散人员移驻回黑龙江地区进行屯田。此外,鸦片战争以后,黑龙江地区边疆危机日趋严重。清政府迫于压力,于咸丰十年在黑龙江流域推行开禁放垦、移民实边政策,大量关内汉民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