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教育 促进高校境外生文化交流
◇胡雪松
近年来,伴随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长,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在这期间因中外环境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差异也逐渐显现出来。面对多样化的文化背景现状,高校如何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各国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汇聚而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敢于拼搏的历史,彰显了历代革命先辈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定了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责任信念。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色文化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的教材,在境外生的高等教育过程中也担任了重要角色。
融入红色文化资源,为高校境外生开展文化传播提供优质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为追求理想生活不断艰苦奋斗的生动体现,它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提供了精神支撑。在历史进程中,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重要精神力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感召力,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由弱小走向强大,中国共产党由稚嫩到成熟,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一部展现中国发展历程的史籍。中华大地上分布的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历经多年的奋斗与拼搏的辉煌历史见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进行高校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向境外生开展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重要资源。新时代对境外生的文化教育可以进一步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用多样化的形式阐释红色文化内涵,将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集体主义等红色基因渗透到境外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开展党史宣讲活动,使党史材料成为“教材”,革命英雄先烈成为“教师”,用好革命文物、红色典籍等资源,来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见证中国的蓬勃发展,用红色文化激发教育活力,传递中国精神,进而使境外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文化。
丰富红色文化教学形式,提升高校的文化传播效果。红色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先进文化,也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文化迈向世界的进程中,高校对境外生的教育与培养对传播中华文化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不断壮大境外生队伍,推进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搭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天然桥梁。高校将境外生教育作为弘扬中华文化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境外生文化建设,将红色文化融入境外生思政课堂,形成多元文化的交叉融合。面对差异化的文化背景,说教式的教学形式已无法激发境外生的兴趣,无法深入人心地感悟到红色文化所传递的伟大精神。因此,高校在境外生的文化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通过采用不同方式向境外生讲述革命人物、革命事迹,用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将学生带入革命英雄事迹中,感悟红色文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与融媒体技术,综合运用视频影像资料与虚拟现实技术,使因时间与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不能感受到的内容“重现”在学生面前,营造出视、听、触等多维感官体验,让境外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国红色文化的真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活动,创建红色文化教育情景,带领境外生回顾鲜活的革命事迹与英雄人物,以讲故事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境外生了解中国红色文化,理解中国红色文化,引领境外生感悟红色精神。
建设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共筑境外生文化认同。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其本身所蕴含的精神经过一代代中国人的磨炼,已具备了丰富的内涵,为中国取得伟大成就提供了坚实的根基,也向世界证明了红色文化始终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主题的真谛。红色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弘扬红色文化,必须坚持人民立场。近年来,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驱动下,中国故事逐渐登上世界舞台,因而促进文化认同是当下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增进文化认同需要有信念作为支撑,红色文化中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能够极大地促进与境外生的文化沟通。将红色文化作为促进境外生文化认同的重要支点,可借助多种传播方式来减少认知偏差,增强在异语情境下的文化信任。对境外生的文化教育,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根据高校自身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地区优势,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研发,与社会单位共建红色文化基地。在境外生的日常文化教育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教学、现场教学,带领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瞻仰英雄人物风貌,讲述革命故事,感受历史温度,强化境外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与理解,从而达到思想与情感的共鸣。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高校在对境外生的红色文化教育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采用多种形式,找准既能被各国留学生所接受又能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平衡点,不断推动中国红色文化“走出去”,促进境外生对中国红色文化的认同与理解。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