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A04
本版标题
  • 何干之:
    中共党史学科重要奠基者

  • 小传

  • 小传

  • 小传

  • 小传

  • 小传

· ·

小传

何干之(1906—1969),原名谭毓君,广东台山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共党史学科重要奠基者。1919年,何干之进入广州广雅书院,后转入岭南大学附中就读,广泛地接触五四新思潮。五卅运动爆发后,积极投入到反帝运动中,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大革命失败后,何干之创办秋明书店,出售进步革命书籍,宣传革命思想。1929年,何干之远赴日本求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何干之与旅日留学生发起罢课运动抗议日本侵略行径,在遭受日本警察迫害后,愤而回国。何干之组织广州文化大同盟,后改组为中国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接受上海文总领导。积极参加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出路。1934年,何干之在许涤新介绍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广州党组织遭到破坏后,何干之不得不再次远走日本。此次赴日,何干之有计划地了解日本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态和对华政策的动向。1936年春,何干之回到上海,恢复党组织关系。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党组织召唤下,奔赴延安,在陕北公学任教。从事革命干部教育和党的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是新的民主革命。新中国成立后,编写革命史教材,培训师资力量,为中共党史专业的成立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代表作有《列强支配中国的经济网》《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刘邦与项羽》《官场古今录》《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