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方法与问题
◇张潇爽
中国政治的生长呼唤着理性的研判,中国政治的探索也提供着生动的经验,而实际中,既有研究与中国现实的脱节却是普遍存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科学化研究方法的焦虑,以致淡忘了真正需要探究的问题。
方法“焦虑”
常见的“焦虑”至少表现在:不管我们是否真正地应用方法,都或多或少要考虑流行的科学方法样式;不管我们书写和回答的是什么样的论题,自我审视时,也免不了暗自“自惭形秽”或“自我辩解”一番为何没有数据、图表、模型和分析。
在史学都开始量化的年代,对于科学方法的追求也许在所难免。关键在于,科学方法如此高歌猛进,我们对事实的发现和认知却正悄悄后退。当然,好的研究路径可让研究事半功倍,科学的方法能够发现不易捕捉的规律性,使得研究成果因此而日益丰富且更有说服力。然而,方法逐渐精致和复杂,研究工具箱日益充实和高级,却并未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对“中国政治”的认知。相反,日趋内卷的研究正在日益丧失开疆拓土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