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乡村振兴的实践理路
◇郭昭 叶恒语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战略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坚持“底线思维”,确保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又要开拓创新,使其融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大局。
守“三农”工作重心之正,创产业振兴之新。农业是国民经济之本,从世界历史看,由农业危机引发全局性危机的教训比比皆是。农业兴则国家兴,农业衰则国家弱。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现代化为农业农村农民发展赋能”,让农业生产挑上“金扁担”,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巩固我国农业基础性地位。我国是人口大国,必须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毫不放松“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这一底线,稳住农业基本盘。在新的历史阶段,守好“三农”基础须臾不可放松,在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的过程中,把稳“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创新中国特色乡村治理实践。首先,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加强资源整合与政策集成,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万企兴万村”等定点帮扶活动。其次,制定科学规划,循序渐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有效落实十年禁渔令、河湖长制、林长制等农业保护政策,在稳步恢复乡村生态与发展绿色农业之间形成动态平衡。最后,抓好经营主体,鼓励多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着力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等新形式中创新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