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A07
本版标题
  • 离歌唱彻  乐韵悠长
                     ——从《折杨柳》到《送别》

  • 折柳寄别情  一起向未来

  • 折柳寄别情  一起向未来

  • 离歌唱彻  乐韵悠长
                     ——从《折杨柳》到《送别》

  • 离歌唱彻  乐韵悠长
                     ——从《折杨柳》到《送别》

  • 离歌唱彻  乐韵悠长
                     ——从《折杨柳》到《送别》

  • 离歌唱彻  乐韵悠长
                     ——从《折杨柳》到《送别》

  • 离歌唱彻  乐韵悠长
                     ——从《折杨柳》到《送别》

· ·

离歌唱彻  乐韵悠长
                 ——从《折杨柳》到《送别》

◇杨赛

中国的离歌,可溯源到汉乐府古题《折杨柳》。《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收了数十首《折杨柳》歌辞,表现友人、爱人折柳慰别、难分难舍的深情厚谊。唐代《阳关曲》《忆秦娥》等离歌,尚有乐谱,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李叔同改编歌曲送别》,以西方乐曲填入中国歌诗,为现代中国离歌创作开辟了道路。

横吹《折杨柳》,胡曲作汉声

《折杨柳》本是西域胡乐,汉协律都尉李延年将其收入汉乐府武乐横吹曲。陈释智匠《古今乐录》:“横吹,胡乐也。张骞入西城,传其法于长安,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汉武帝重兴乐府,大量采用俗乐和胡乐,实现从周雅乐到汉俗乐的转型。唐吴兢《乐府解题》录有魏、晋所传汉乐府横吹曲十曲即有《折杨柳》。汉乐府武乐在传统鼓角乐器基础上吸收了胡笳,谓之横吹曲,用于马上吹奏。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北狄诸国,皆马上作乐,故自汉已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折杨柳》本意表现兵革苦辛,汉乐府词谱早佚。汉平帝时刻的山东汉画像石《迎送人物画像》,有折柳送别的场景:行者骑马;其侍者一手执柳,一手牵马;立送者三人,其中一人执剑,一人执柳;执柳跪送者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