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第一次转向”
◇余在海
1836年10月从波恩大学转到柏林大学,构成了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第一个节点。在1837年11月10日写给父亲那封规划性的书信中,马克思准确且详细地描述了他在柏林一年来的生活,特别是思想上所经历的根本性变化:“帷幕降下来了,我最神圣的东西被毁掉了,必须用新的神来填补这个位置。我从理想主义——顺便提一下,我曾拿它同康德和费希特的理想主义作比较——转而向现实本身去寻求观念。如果说神先前是超脱尘世的,那么现在它们已经成为尘世的中心。”
这一转向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就外在原因来说,当时波恩大学的主流思想是彻底的浪漫主义,而柏林大学是黑格尔哲学的重镇。在这里,马克思通过“双重媒介”接受黑格尔的影响:一个是爱德华·甘斯的教学,另一个是他在“博士俱乐部”的经历。柏林大学期间,通过这个圈子,马克思谙熟了黑格尔年轻追随者中各种路数迥异的思想,其中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布鲁诺·鲍威尔和弗里德里希·科本。除了这些外在的影响,这一转向的内在原因在于:马克思在仿照康德—费希特的方式建构法哲学体系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这里首先出现的严重障碍同样是现有之物和应有之物的对立,这种对立是理想主义所固有的,是随后产生的无可救药的错误的划分的根源”。正是为了克服“实然”与“应然”的二元对立,马克思才最终决定从康德转向黑格尔。因此,要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第一次转向”,我们必须先行考察康德与黑格尔哲学的差别。